本周末,“苏超”赛场将迎来一场特殊的对决:宿迁队对阵泰州队。这不仅是一场足球竞技,更是一对“同庚兄弟”时隔多年后的一次特殊“生日会”。

没错!1996年,为推动苏中苏北区域发展,国务院批复同意,宿迁与泰州同年设立地级市,携手成为江苏“十三太保”中最年轻的两兄弟。更有意思的是,历史的伏笔早已埋下——宿迁的英雄图腾项羽与泰州孕育的艺术大师梅兰芳,因一出《霸王别姬》早有一次跨越时空的灵魂交集。

当足球的激情碰撞,我们不妨换个视角,看“霸王的风”与“名旦的韵”,如何塑造了两座城市迥异的性格,又如何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异路同归”。
一为霸王风,一为名旦韵:城市精神的两种源流
一座城市的精神,总能溯源到其最引以为傲的文化符号。
宿迁的风骨,是“霸王之风”。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赞其“重瞳子”,写他“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这份天赋异禀的豪气,在宿迁化作了“敢为天下先”的锐气。不仅有“破釜沉舟”的巅峰决绝,也有李清照所叹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种宁折不弯的傲骨和从头再来的勇气,恰恰是宿迁建市之初最需要的精神力量。 当年,作为江苏的“经济洼地”,宿迁人正是凭着这些决意和傲骨,开启了后发先至的征程。
当霸王的烈酒入喉,梅派的清韵便从江对岸悠悠传来。

泰州的韵味,是“名旦之韵”。这里是梅兰芳的故乡,他所开创的“梅派”艺术,以“中正平和,含蓄蕴藉”闻名于世。其背后,是对每一个细节“无一毫苟简”的极致追求。这种“十年磨一剑”的匠心,早已浸润到泰州的城市肌理之中。从泰州人引以为傲的早茶“皮包水”开始,一份烫干丝,厨师需在一方豆腐干上切出28片,再做成细丝,其精细不亚于一门手艺。 这份对“完美”的执着,正是泰州区别于他人的精神底色。
一个雄浑壮烈,一个温润隽永。两种截然不同的精神源流,塑造了两座城市独特的发展路径。
一重“破”字功,一重“磨”字诀:产业发展的两种路径
精神气质,总会投射在经济发展的现实答卷上。
宿迁的发展,重在一个“破”字。面对薄弱的基础,宿迁以“霸王破阵”的姿态,在改革领域屡开先河。从率先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到如今政务服务“宿迁速办”品牌深入人心,都是其“破”字功的体现。

这种锐气也体现在产业选择上,宿迁抓住了电商时代的风口,从零起步,如今快递业务量已超30亿件,稳居全国前20强,成为名副其实的“电商之都”。 同时,在光伏新能源赛道上,宿迁也“破”出了一片天,一举迈入千亿台阶,成为拉动经济的强劲引擎。
泰州的发展,则重在一个“磨”字诀。他们选择的是需要长期深耕的赛道,用“名旦练功”的定力,打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在中国医药城,1200多家企业在此集聚,诞生了全球首个治疗B型血友病的基因疗法药物等一批“全球新”“中国新”。这背后,是无数科研团队“十年磨一剑”的坚守。 在造船业上,泰州更是将“磨”字诀发挥到极致。
以扬子江船业为龙头的造船集群,手持订单量常年位居世界前列,交付了全球最大级别的集装箱船和最先进的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每一艘“国之重器”的诞生,都是对“工匠精神”最生动的诠释。

一个是于无路处“破”出通途,一个是于精微处“磨”出卓越。 宿迁与泰州,用不同的方法论,交出了同样优异的答卷。
一城烟火气,一城书卷香:古今融合的两种风情
历史文脉,只有融入当代生活,才能真正“活”起来。

如今的宿迁,处处是热气腾腾的“烟火气”。项王故里景区内,《楚风汉韵》的实景演出,让历史故事变得触手可及。但“霸王精神”更鲜活的载体,是这座城市的创业者们。在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的直播间里,深夜依旧灯火通明,无数个像“苏北小哥”一样的年轻人,正对着屏幕奋力拼搏,他们不就是这个时代“自将磨洗认前朝”的英雄吗? 这种昂扬的奋斗激情,构成了宿迁最动人的城市风景。

而泰州,则始终弥漫着一股淡雅的“书卷香”。凤城河畔的梅兰芳纪念馆,静静讲述着大师的艺术人生。而城市的“舞台”早已延伸到每个角落。在老街的“古月楼”茶社,你不仅能品到地道的早茶,还能听到戏迷票友们自发组织的京剧演唱会,一板一眼,韵味十足。 文化在这里不是高悬的艺术,而是市民生活的一部分。这种从容与雅致,让“大师之乡”的品牌,成为可触摸、可体验的城 市魅力。
英雄故里,在传承中更添了时代的活力;名旦之乡,在雅韵中也充满了生活的温度。

当周末的绿茵场上哨声响起,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两支球队的拼抢,更是“霸王的风”与“名旦的韵”的一次交汇。从1996年携手启程,到今天在各自的赛道上并驾齐驱,这对“同庚兄弟”,在生日这天,会以一场精彩的球赛,告诉我们发展的道路从不止一条。
这出新时代的“双城记”,无关胜负,各自风流。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孙旭晖
素材:宿迁发布、泰州发布、梅兰芳纪念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