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腾飞,曾经依托的是“前店后厂”的模式、靠的是全球产业体系中“世界工厂”的定位。直至眼下,一二三产中,工业制造业门类最为齐全都是我国最显著的优势之一,决定了产业链和供应链应对种种挑战仍有较强的韧性,支持着新发展格局加速构建。这套让世界惊叹的模式背后,中国人的勤奋不容忽视。但是,当前社会环境下,勤奋与另一个词,“内卷”,却总是很容易被混为一谈。

不妨先看今年以来发生的几件事,有些就在我们身边:
7月12日下午,上海西藏南路附近的沪上阿姨门口,一位刚从店里挤出来的外卖送餐员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表示,为了取餐,他在店里至少等了一个小时。而此时还有取餐的外卖员络绎不绝涌入,他们需要等得更久。至于原因,相关媒体称,在上海,沪上阿姨作为“0元券”的标配商家出现爆单,导致当地多家沪上阿姨外卖平台3公里内的送餐时间超过120分钟。无独有偶,同样是外卖行业,笔者一位朋友12日在某外卖平台上的蜜雪冰城店选购饮品时,页面显示,“冰鲜柠檬水”“茉莉绿茶”和“高山四季春茶”单点仅售5元,如拼单,一些饮品售价甚至只有3.9元。“店员和骑手‘累死’,谁在赚钱?”这位朋友尽管享受到“超值”的消费,却难免心生疑惑。
“6·18电商大战”前夜,刘强东坦言,整个行业极度内卷,京东如果不拼也活不下去。说这些的同时,他间接提到“反恶性内卷”,表示靠垃圾货、杂牌货,国家经济永远不可能好。
不止于此,近期网络上推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来临”的解读不少,源头在于7月1日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时隔一年再度释放“反内卷”信号,强调“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
曾于2015年起步、提出“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时10年砍掉了过剩的钢铁产能1.5亿余吨、取缔了“地条钢”1.4亿吨;而今天人们再提“供给侧2.0”时,目光纷纷聚焦到新兴产业上,尤其是光伏。
在光伏行业,有句话近两年被广泛拿来戏谑:“你要是不追加投入、不加大布局就是‘死’,要是加大投入就是亏,最后比的是谁不被市场‘拉爆’。”
今年初,相关财报统计,国内仅光伏行业上市公司的亏损总额就接近600亿元,若算上未上市企业和海外公司,整个行业亏损面甚至可能突破千亿——据此,有人将半年前的冬季形容为“光伏寒冬”。
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零和博弈更不必说。日前,中汽协秘书长付炳锋在2025中国汽车论坛上直言,要综合治理“内卷式”竞争,维护汽车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举这么多例,是要说明:勤奋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绝对不能把内卷式的恶性竞争,美化成各行各业百姓勤奋拼搏的象征。
事实上,虽然内卷与勤奋有一定关联,但触发内卷的前提,并不是国人刻在骨子里的勤奋基因,而是创新不足和存量博弈。
创新不足与存量博弈的同时存在,才是造成恶性内卷的“罪魁祸首”。
在一些民生领域和新兴产业领域,披着不同马甲的同质化竞争并不少;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大环境下,无所不用其极“包装”商品、项目和服务的做法比比皆是,不断加剧行业的焦虑,令越来越多人陷入被挤压、被超越和被取代的焦虑。“拉踩式营销”“网络水军”“黑公关”背后,实际是拉不开差距的创新和并不明显的优势。
不得不问:当市场体量有限而僧多粥少时,“群情激奋”的内卷与优秀的勤奋品质有何干系?当无法埋头用创新拉开身位,转而钻营其他捷径获取资源时,伤害的到底是哪一群人?当恶性内卷拉开一些行业“战国时代”的序幕,我们曾经批评的“诸侯经济”是否又在死灰复燃?
那我们需要什么?
早在2022年笔者接触一位科技界权威人士时,就深入谈论过我们为何需要“赛马制”。
何谓“赛马制”?最初是指针对战略意义重大但研发风险较高,或时限要求紧迫的重大攻关任务,面向不同技术路线,同时支持多支研发团队平行攻关,而后分阶段开展节点考核,并依据节点绩效动态调整任务目标的做法。
从科技领域迁移至方方面面,“赛马制”强调的不仅是包括遵循基本秩序在内的竞争质量,还非常注重解决真实存在的问题,重视用真正的创新拉开身位获取市场的认可。直白地讲,这三点都是在挤恶性内卷带来的“水分”,提倡创造实打实的价值,藉此赢得竞争。
如果真正将勤奋与“赛马制”结合,想必在各行各业不难开启良性竞争的局面,大家不会在比拼较量中,只因“暂压对方一头”“截胡对方一单”变得沾沾自喜,也不会因为“不知怎样包装自己”和“明明没有内容却硬要‘讲故事’”陷入无休止的内耗。
付炳锋说得很直白:“只有市场从价格驱动转向价值驱动,中国汽车才能真正赢得未来。”
刘强东呼吁得更直接:“要把经济带到正向循环上去。”
不假——当我们因为“别人拥有”所以自身就要“持有”,因为害怕掉队和被淘汰陷入恐慌性内卷时,记住,这催生出来的本质上不是勤奋,而是为了“活着”用力,这样无助于长久健康地发展。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李睿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