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游泳池到小剧场,南京厚重工业遗存“长”出轻盈文艺范儿
2025-07-13 08:23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陈洁  
1

城市更新的脚步下,不少老旧厂房换了新模样。曾经机器轰鸣的工业遗址,经过改造后,摇身变成了文化创意聚集地,走出了一条 “工业风+文艺范” 的新路子。

当产业园区爆改小剧场,工业风+文艺buff混搭打造成新演艺空间。在这里,金陵十二钗翩跹登场,民乐演奏《象王行》掀起国潮热浪,还有憨态可掬的机器狗、衣袂飘飘的天女散花、初入剧场的喜剧追梦人……

7月11日晚,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百家湖商圈的纳科·东³园区迎来了焕新升级,江宁首家营业性小剧场——科科小剧场正式启幕。开业仪式上,园区IP人物“科科”通过一段动画为剧场揭幕,以年轻态的数字化表达方式,带领观众一同进入“小而美”的沉浸式表演空间。

江苏是文化大省,1100余座小剧场遍布于街头巷尾的新空间,像书签一样点缀在商业区、生活区、产业园区、旅游景区,编织出一幅生动的城市文化地图,并催生出“小剧场+旅游”“小剧场+经济”等新模式,成为市民游客的文化新日常。科科小剧场毗邻南京江宁百家湖商圈,周边居民楼林立,逛个街顺便看个戏,或是下楼遛个弯就能看场演出,真正实现了让文艺触手可及。

剧场拥有两个演出空间:一层是可容纳200座的演出剧场,配备齐全的声光系统,可为沉浸式话剧、亲子互动剧目、戏曲表演等商业演出提供服务;二层是可容纳约80座的黑匣子演艺空间,主要服务于曲艺相声、非遗研学、戏剧工作坊等多元化演出。这种“剧场+创研空间”的复合业态,既满足大众娱乐需求,又构建起艺术生产全链条。

近年来,南京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南京小剧场发展实施意见》《南京小剧场认定办法》等一系列文件,通过“政府主导推动,专业机构运营,社会资源参与”的思路,培育出一批活跃的小剧场表演团体和运营主体。

纳科·东³园区的土地上,藏着一段不断迭代的变身史:这里曾是东山发动机厂的生产厂区,机器轰鸣中镌刻着工业时代的印记;后来转型为以 “汽车文化” 为核心的纳科汽车创意园,引擎与创意碰撞出别样火花;如今更升级为融合潮流艺创、多元文化的24小时活力空间,成为市民日常休闲、文化消费的热选地。

而园区里的科科小剧场,无疑是这场转型中亮眼的一笔。作为南京首家多功能下沉式创意演艺空间,它由纳科汽车文化服务有限公司与南京市演艺集团联手打造,历经15个月筹备建成。改造者巧妙地在厚重的工业遗存里,注入轻盈灵动的文艺气息 —— 谁能想到,这个能上演沉浸式话剧、相声曲艺的舞台,前身竟是一座游泳池?

如今的科科小剧场,早已超越传统演出场地的定义:它是市民家门口的 “文艺秀场”,能容纳200人的主剧场与80座的黑匣子空间,满足从戏曲表演到戏剧工作坊的多元需求;它是邻里相聚的 “文化客厅”,让逛商圈、遛弯的人们随时能闯入一场艺术体验;它更是新人追梦的 “第一站”,为戏剧爱好者搭建起从创研到登台的完整链条。这场 “工业遗存” 到 “文化秀场” 的蜕变,不仅打破了艺术与生活的边界,更让 “可触摸、可参与” 的文化体验,成为城市空间里最鲜活的注脚。

“我们距离江宁大学城很近,剧场主打‘年轻、先锋、多元’的理念,希望能为年轻人提供一个‘充电’和‘造梦’的空间。”科科小剧场主理人王乐介绍。开幕当天,有不少年轻观众前来打卡。“下午逛街顺便来看下,演出超棒,氛围超好!”市民杨女士赞叹非常惊喜,“离演员很近,不一样的体验。”

据悉,下半年科科小剧场还会推出“亲子趣演·童梦臻戏”“南京演艺演出周”“戏梦金陵·江宁剧声——大学生青春戏剧季”等演出季,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为江宁的市民们带来“家门口的文化体验”。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