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超”出圈记·符号解码㊸|“小孩哥”:青训营走出足球“新势力”
2025-07-10 18:15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吴雨阳  
1

飞身鱼跃救险,高接低挡化险为夷,力挽狂澜封堵必进之球……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第4轮,盐城队客场挑战宿迁队,17岁主力门将严子航以单场7次精彩扑救成为全网焦点。“为了不丢球,拼上性命也要救”,这位被球迷亲切称为“零封门神”的少年,在“苏超”赛场上以勇气与技术诠释青春的热血与锋芒。

苏州队高二生寇程的1分18秒闪电破门,南通队“青年军”五战全胜的凌厉攻势,短视频平台火爆刷屏的“小孩哥神仙球”集锦……这一个个高光时刻勾勒出“苏超”联赛的激情画卷,更见证江苏足球青训“十年磨一剑”的厚积薄发。

足球青训是对青少年足球人才进行的系统性、专业性培养体系。其中,校园足球构筑了普及推广和人才选拔的广泛基础,社会青训机构则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个性化专业化培训。“苏超”联赛的球员名册上,许多名字带着相似的成长轨迹。南通队39名球员中,有35名来自珂缔缘俱乐部青训营,盐城半支队伍由东台安贝斯俱乐部输送,南京队延续苏宁青训的血液,选定有多年青训经验的西班牙籍教练何塞……不少城市代表队依托青训俱乐部组建,不乏具有青训经历的业余球员重拾热爱主动请缨,这些同根同源的“青训印记”,见证江苏足球人才辈出的传承之路。

“哪有什么横空出世的天才,不过是天道酬勤的必然”,这句网络热评道破了“苏超”青春风暴的本质——表面看是业余赛事,内核却是江苏足球青训成果的“秀场”。早上6点的海门,城市还在睡梦中,珂缔缘俱乐部的70余名小球员已经开始挥汗如雨。带球、传球、射门这些基本功需要千锤百炼,更要磨砺永不言弃的意志。十四年前,俱乐部创始人李太镇毅然变卖六套房产,将自己名下珂缔缘拖鞋厂的利润几乎悉数投入运营,搭建“免费青训+职业输出”的创新模式,为今天埋下了希望的种子。迄今为止从这里走出的160余名球员中,既有为国争光的国字号选手,更有在“苏超”闪耀的草根英雄。

如皋支云俱乐部屋顶球场的灯光,每晚都亮至深夜九点半。这里每年培训超3200人次,每期980元的学费仅为成本的三分之一,三年累计补贴超600万元,很多出身普通家庭的“好苗子”因此能够绿茵逐梦。盐城市东台三仓中学本次为城市代表队输送的潜力新星多达18名,他们在安贝斯足球俱乐部“体教融合”的精英培养模式下茁壮成长,17岁亮相中超联赛的李智良、闪耀U16国家队的叶勒阿热斯·吾木尔别克等少年英才,都是从这片沃土启航。专业的青训体系、科学的培养模式和年轻的球员梯队,构筑起生生不息的人才培育良性循环。

青训投入看似“烧钱”,实则是培育未来的战略投资。在江苏,省级青训专项资金从两年前的800万元增至1800万元,如同毛细血管般将养分输送到基层每个角落。各地配套政策相继出台:南通将足球纳入中考选考科目,苏州通过立法保障校园足球场地开放,南京发布建设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方案,常州新提出足球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政策引导下,社会力量踊跃参与,为大力发展青少年足球、加强校园足球普及推广、强化专业队伍建设等提供更多资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价值共同体”,为足球发展夯实地基。

青训提升离不开赛事锤炼。目前,江苏省构建多层次青少年足球竞赛体系,打造“省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等一系列品牌赛事,为各年龄段球员铺设成长阶梯。新兴的“苏超”联赛开创性地实行“能者居之”的开放规则,让新秀与老将同场比拼,也为青少年提供了与职业球员竞技的宝贵机会。“苏超”实则扮演着承上启下的关键角色,探索对接职业联赛系统,既能让表现亮眼的年轻球员获得职业球队青睐,也能为转型球员开辟教练之路。这种衔接机制,会让更多家庭看到坚持的意义。中国足协数据显示,全国18-25岁注册球员不足3000人,青训淘汰率高达80%。年轻球员踢不上来怎么办?在江苏省足球协会副主席王小湾看来,现象级的地方联赛平台非常关键,“可以展示自我,获得上升的空间,甚至衔接职业足球的发展”。给予希望,更创造可能。

提高足球竞技水平是明确的目标,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培育城市足球文化同样重要。“苏超”看台上,越来越多的家长带着孩子感受足球魅力,为一记好球欢呼雀跃,也致敬那些为梦想而奔跑的普通人;各地的足球青训营里,愿意上场试一试、踢一踢的孩子越来越多,小球迷们主动研究战术规则,在训练赛后一次次追着教练问“刚才那个战术为什么要这么打”。这种文化浸润,或许比冠军奖杯更能说明青训的价值,它让踢球不再只是成为球星的梦想,而是成长路上的精神陪伴,让孩子在一次次奔跑和追逐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得益于“苏超”联赛的广泛影响力,江苏扬中市奥体中心近日启动了首支青少年足球队的组建工作,计划面向全市6至13周岁的适龄儿童开展免费公开选拔,“作为一个仅有30万人口的小县城,我们过去从未有过系统的青少年足球队伍。”扬中籍网络达人“银教授”表示感慨。如今,当地居民们每逢周末在大排档一边小酌一边为家乡球队加油助威,孩子们的梦想是参加U15绿茵逐梦,这座小城正逐渐孕育出独特的社区足球文化。可以想见,未来更多“苏超”式的全民赛事将在这片热土绽放,让足球真正成为江苏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吴雨阳

标签:
责编:周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