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州,容得下烧烤、容得下理想,容得下我们千千万万普通人。”
不知“苏超”赛场边竖起自家街边烧烤店广告牌而走红的老板娘的这句话,能不能让你想起2022年世界杯决赛后央视解说员贺炜的那句“我们为什么深爱着足球这项运动,因为它不仅展现了球员们励志的奋斗故事,还寄托着我们普通人平凡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千千万万普通人,太需要一个容得下自己英雄梦想的舞台了。足球为什么是世界第一运动?最核心的一条就是足球没有其他运动那样明显的身体条件和家庭财力的门槛,最适合普通人参与。足球又是最具社群对抗感的运动,其场地开放性能给普通观众以史诗级的参与感——和千万具备同样社群归属感的人一起欢呼一起叹息所带来的情绪价值,只有足球能提供。
这就决定了足球虽然在最顶尖的专业水平上有着金字塔般严格的强弱秩序,但是这项运动的终极魅力却来自“足够普通”。“苏超”的出圈,就是对四个字的完美诠释。
这届“苏超”,太普通了!场上球员是大学生、工程师、体育老师、外卖小哥——他们踢球的水平普普通通;场边观众是学生、教师、程序员、上班族以及他们的父母、孩子和亲朋——他们碎银几两的生活普普通通;在线上为“苏超”造梗加油的网友,是学生、职员、小店主、脑力体力劳动者——他们的网络话语权也曾经是普普通通。

“苏超”并没有改变他们的“普普通通”,却给了他们展示“普通”这两个字魅力的舞台:足球足够普通,球员足够普通,梦想才会显得英雄!
普通的球员也许曾经在专业的竞争中处于下风,但他们从未放弃寻找展示自己风采的舞台、赢得认同和喝彩的梦想;普通的观众也许在生活中没有值得大书特书的成就,但他们一直梦想着自己能成为山呼海啸的壮观中不被忽视的一分子;普通的网友也许在庞杂的网络议题中只能默默浏览点赞,但他们胸中的才华,心底深处的“诗和远方”从来就渴望着交流的舞台。
“苏超”给了这些普普通通的梦想以堂堂正正实现的机会:普通的球员在球场上得到了梦想中的舞台,普通的观众在球场边、屏幕旁得到了和千万人共享悲喜的情感共鸣,普通的网友在“造梗”的乐趣中实现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文化成就感和归属感。一场“苏超”,所有参与者的角色虽有不同,却无“主角配角”的严格区分。在这场盛宴中,所有的参与者都是平等的,没有人需要压抑自己去仰望别人,更没有人需要贬低别人去显摆自己。观众看到了球员的真心付出,球员得到了观众的真心喝彩,网友们看到了城市球队之间真实的胜负,更看到了“十三太保”各自独具特色的厚重历史和文化——在这种氛围中,网上令人厌恶的“畸形饭圈”“地域黑”“黑话烂梗”完全失去了生存土壤。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罗鹏这样形容自己的采访心路历程:“从一开始担心‘没人看’,到现在的‘人人谈’,我感觉自己从单纯的报道者进化成了立体的参与者。每一次出镜采访都让我有参与到一个重大事件中去的自豪感,串词都像是直接从心底自然蹦出来的一样,完全不需要排练。”苦“流量”久矣的媒体人普遍有了“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感:“普通人的梦想”就是流量!
“你很难找出一个明星名字来代言‘苏超’。‘苏超’展示给我们媒体的是这样一个道理:老百姓喜欢的东西就有强大的生命力,让老百姓开心的东西必然蕴含着社会主旋律。‘苏超’的传播链条中满满的都是正能量,这是一种文化自信带来的底气,也是媒体和广大群众真正共情之后的自然结果。当媒体把镜头切实对准普通人,用心去挖掘、呈现普通人的梦想时,主流价值观就是一种真情的流露,自然就不再‘生硬’。”扬子晚报副总编辑、江苏资深足球记者孙庆说。
形式欢乐、全民参与、文化自信爆棚、正能量满满的“苏超”能不能在其他地方被复制?形式上的完全“克隆”或许难度比较大,但是“画虎描骨”式的复制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苏超”本质上一个最广泛的普通人自觉参与的“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样本。

我们来看看“苏超”是如何展示“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票价低廉还送快餐、异地球迷免公交票免景点门票,这是依托“苏大强”的经济实力;四通八达高铁网可实现观赛当日往返、根据观众需求立马可以拿出更好更大的比赛场地,后盾是完备的基础设施;严打“黄牛”保证购票机会公平、组织后勤和安保能力到位保证比赛安全和观赛秩序,这是“服务型政府”的润物细无声;官媒自媒欢乐下场带动全民“造梗”“斗图”“斗诗”,这是深厚历史底蕴带来的文化包容和自信;赛后球员自觉收拾更衣室、观众离开时主动把垃圾带走留下干干净净的座席,这是参与者的主人翁意识被唤醒后的文明自觉和互相尊重。
有没有发现,上面的所有措施都指向一件事——大大降低普通人深度参与社会事业的成本!在江苏强大的经济社会实力加持下,参与“苏超”的经济成本、时间成本、情绪成本都降到了最普通的群体可以完全接受的程度。正因为把舞台给了普通人,把机会给了普通人,把成就感给了普通人,同时把普通人参与的成本大大降低,这届“太普通了”的“苏超”才会被称为“人民的足球”,这在我们的文化语境中是一种最高规格的赞誉。因为在我们这个国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苏超”就是一种美好生活的具象,“苏超”的参与者、受益者就是“人民”。曾有人觉得,看“苏超”、玩“苏超”梗的人多数是“凑热闹”,但对一项社会事业来说,“自发凑热闹”是通往“自觉热爱”的必经之路。足球是如此,其他事业也是如此,这是不变的规律——最广大人民、最普通的群众深度参与的社会事业,才具备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才具备走向胜利的必然信心。

努力让经济更繁荣、让社会更公平、让文明更进步,努力降低老百姓参与社会事业的成本,让更多的普通人能自发自觉地投入到社会事业中来,在社会治理中更多地考虑绝大多数普通人的需求,让人民群众深切地感受到自己在这个事业中的“主角”地位,这是“以人为本”的深层含义,这是社会治理能力走向现代化的“中国秘诀”,这是“苏超”可复制的“骨”与“灵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力量来源于最广大的普通人低成本的参与,其成果也应该为广大普通人低成本地共享——在这条道路上,足球也许是最适合江苏的载体,但这样的载体远不止足球。只要从“为普通人搭建梦想舞台”的人民视角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给老百姓搭上一个低门槛的、能够轻松参与、欢乐共享的活动舞台,相信各地都能找到自己的“苏超”模式,展示全民参与社会事业、全民推动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所产生的巨大能量。
“不论今晚你支持的球队是胜是负,都希望今天晚上的感悟,能够帮助你勇敢面对明天早上推开门之后真实的生活。”——加油吧,“太普通”的“苏超”!
交汇点记者 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