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观“超” | 踢得漂亮,走得更漂亮
2025-07-06 14:10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韩宗峰  
1

细节之处见真章。两种离开的“背影”引人深思:当南通队离开更衣室时,战术黑板上战术图示已被擦去,取而代之的是用白板笔工整写着的“南通所有队员”“感谢徐州”等字样。如果说,球员不足以说明问题,那粉丝离开的“姿态”则更能说明办赛水准:在南京奥体中心举行的“苏超”焦点战后,现场观众有序、快速离场,不过10分钟,沸腾的赛场就重新恢复平静。这种高效的组织能力让不少外地媒体记者惊叹。散场,看似是赛事尾声,实则是“苏超”的“隐形加时赛”,是城市和球队之间的无形比拼。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条20年前的新闻报道:“十运会预案:开幕式后观众20分钟可撤离奥体中心体育场。”从20分钟到10分钟,看似只压缩了10分钟时间,但效率却整整提高一倍。压到一定时间,效率再提高将呈现指数级难度。这一数字“爬坡”背后,是江苏体育赛事管理体系的成熟、完善。

为了保障观众安全、快速撤离,场馆方面进行了精准的人流疏导设计,通过优化预案、智能引导屏等进行高效引导;为保障赛事期间交通顺畅,交通部门开通公交接驳专线、增加奥体周边线路运力。昨天,很多现场游客收到了南京地铁的提醒短信,为保障“苏超”客流疏散,奥体东站、奥体中心站“直接放行”,事后再补票、补登进站信息,地铁通道有安保人员引导、护送进站。这些信息,不问现场观众,甚至在网上搜索不到。或许,客流的快速离场,离不开这样的默默努力,离不开多方面的协力保障。

考验大型赛事组织保障水平,往往容易重视赛前预热、赛中保障阶段,疏散水平往往不是关注核心点。恰恰因此,疏散水平高低,往往更容易说明问题,往往更容易丈量出一个地区办赛水准的成熟度。在疏散之外,南京也为赛事全程提供了充分保障。比如,迎战苏州队,南京奥体中心6万多个座椅逐一擦拭、地面“先扫后拖”双流程清洁,场馆已完成全面清洁。为了对抗高温,“苏超”还对竞赛规程进行调整,每场比赛每队允许替换7名球员;场馆内还在过道、座位区等处放置了大量冰块。当然,这些都是可见的保障,在对“沉默需求”的关照上,“苏超”的赛事组织同样保障得力,比如“苏超”为家长开辟母婴室转播区,为视障球迷提供“听”球的机会。正是这些“不拒细末”的努力,才造就了“苏超”滴水不漏的保障水准,让南京等城市虽在球场上平局,但在草皮外打赢了“加时赛”,给自身形象赢得一球。

足球比赛的魅力,在于90分钟内的激情澎湃;而赛事组织的价值,则体现在终场哨响后的从容有序。正如一位球迷记者所说:“在这里,业余联赛的“业余”二字只代表参赛者身份,绝不意味着办赛标准的降低,绝不是说保障水平、水准很业余。”相反,从整齐的更衣室到迅速恢复平静的场馆,一小一大,无论是鲜被镜头聚焦的角落,还是虽可见但容易被“视若无睹”的场景,都足以说明,这把“业余”选手参与的“苏超”,我们办的很“专业”。

60396名现场观众、座无虚席的上座率,“鸟瞰”视角的镜头下,似乎难有赛事规格能出其右。可以说,“南京VS苏州”是“苏超”焦点之战,是对场馆运维、赛事保障的“洪峰”。这次,有关方面顶住考验、从容应对,给人以很强的信心。相信,随着球迷素养的提高、赛事保障成熟度的攀升,“苏超”的举办一定能够经得住越来越严格的检视、经得住越来越高的期许,赢得更多网上网下的喝彩、掌声。

标签:
责编:孟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