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时评|“烤”验之下,多些“凉”策
2025-07-04 19:32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韩宗峰  
1

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受高温影响,“苏超”发布了最新公告:每场比赛每队允许替换7名球员,最多可换3次。热浪席卷城市,江苏开启“烧烤”模式,“苏超”也不得不更改规则、适应天气。如何适应高温天气?这不是“苏超”的独有命题,而是高温炙烤下,所有城市绕不开的难题。

承受最直接冲击的,就是那些在户外劳作的建筑工人、快递员、环卫工,以及住在老旧小区、缺乏降温条件的居民。听说,酷暑中,一些快递公司加薪都找不到快递员,可见高温天气的伤害力。更关键的是,按照目前全球气候变化趋势来看,极端高温事件将更频繁、强度更高、持续时间延长。城市高温“高烧不退”,已成为一场不折不扣的社会公共健康保卫战。

城市的热,从来不只是气象问题。钢筋水泥的丛林蓄热快、散热慢,高楼间“峡谷效应”让热风无处可逃,硬化路面让雨水难以渗透……人为、后期因素叠加,使城市成为巨大“热岛”。打赢城市“热战”,关键在于我们能否从规划、建设、管理等多个维度协同发力,像“苏超”一样,在制度和顶层设计上,多一些“凉策”。

在城市建设、管理中,多些防高温理念,可以有效应对“烤”验。比如,预留“通风廊道”,可以让自然风更好穿城而过、更快速降温,相当于给城市装上“散热片”;在交通规划中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将有利于减少机动车尾气,避免给高温天“火上浇油”;再如,在新建区域提高绿地比例,让土壤和植被成为城市的“海绵”,也有益于锁住水分、给大地披上“绿毯”。这些城市建设管理的策略,有益于减少“热岛效应”。

应对高温酷暑,城建之外,很多其他方面也有制度、措施可供优化。对企业而言,防高温措施可以是轮换作业、错峰作业、避开高温时段作业等;对劳动监管部门而言,防高温重在劳动监督、制度保障等刚性措施的及时跟进与强制推行;对城市管理者而言,防高温就要开放更多人防设备、清凉驿站,防止更多清凉设施建而不用。这些规则层面的改进,都是防暑降温小而重要的落点,他们如涓涓细流,为城市降温提供可行路径。

事在人为。面对城市高温天气,要少一些“差不多”思维,多一份优化规则、开动脑筋的进取精神。借助“凉”策通过“烤”验、化解绵绵热浪,才能让夏日中的群众,感受到更清凉的“体感”。

(韩宗峰 陈子心)

标签:
责编:袁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