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克一家亲|“自己的孩子自己宠”
2025-07-04 19:28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颜颖  
1

【编者按】 莽莽昆仑,巍巍天山。地处帕米尔高原的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与江苏相距近万里,却因对口支援紧紧相依。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克州15周年,6月22日至26日,记者走进新疆克州,跟随第十一批江苏援克干部人才,见证他们进疆开展工作的举措成效和亮眼典型,记录他们镌刻在岁月中的动人故事。

在阿合奇县,有一个有趣的说法。在许多孩子的印象中,提到大城市,除了北京、上海,就是无锡。这与学校的无锡援疆教师们密不可分。

自2007年阿合奇县被确定为全国边境少数民族特困扶贫开发试点县以来,江苏省无锡市对口支援新疆克州阿合奇县前方工作组(以下简称“无锡前方工作组”)便肩负起了对口支援阿合奇县的重任。十多年来,无锡援疆干部人才跨越千山万水,将太湖之滨的温暖带到了天山深处。盛夏,记者来到阿合奇,探访目前无锡前方工作组的15名教师,见证他们跨越山海来到天上脚下栽培桃李,谱写锡奇同心的崭新画卷。

跨越万里的“点单式援助”

盛夏的阿合奇县,成片白杨树挺拔地立在道路两侧,让远处的风吹到这里也柔和起来。6月22日下午,记者来到阿合奇县同心中学时,一辆大巴车正从校门口驶过。当天是全县中考第二天,这辆车正是同心中学为毕业生们专门安排的“送考车”。“自己的孩子自己宠。虽然只有10多分钟路程,也要做好保障。”来自无锡的援疆教师们说。

“这十几年,江苏援疆从硬件到软件都给了我们很多帮扶。尤其在教学方面,严格根据我们学校的需求,选派相应学科的援疆教师,基本形成了‘点单式援助’。”同心中学党委书记史巧玲介绍,硬件方面,大到学校大门、教学楼、地面,小到厕所和一件件校服,几乎校园每一处都可以看到江苏援疆成效。软件方面,江苏十一批援疆教师,覆盖语文、数学、英语、物理,乃至体育、音乐、美术等各个学科,依次到同心中学进行专业引领。“在这个过程中,无锡援疆教师和同心中学教师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兄弟情,是非常可贵的。我们非常受益,感触很深。”

“十四五”期间,无锡市累计投入资金2400余万元,实施17个乡村办学条件改善项目,新建图书馆、体育馆、实训楼等教学场所,配备3D打印、无人机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历年来,对阿合奇县同心中学投入的资金及物资折合总计约1356万元,援建该校电教研究中心、体育看台建设,开展心理辅导、捐赠学习用品、设立奖学金等关爱学生活动,大幅改善办学条件。同时,依托“苏克空中课堂”开展读书节、研修活动、教学联盟等,将无锡援疆教师优质课同步传输至偏远乡村校园,实现城乡学生同步在线学习。

捐赠资助也源源不断。在无锡前方工作组的牵头之下,无锡市新吴区女企业家协会与阿合奇县签订“锡-奇点亮工程”协议,无锡市3家爱心企业与同心中学签约,近30名会员资助同心中学首批28位家境贫困、品学兼优的女生,每生每年2000元直至大学毕业,为阿合奇县困境家庭带来了希望和温暖。

既要建基础设施,也要送教师队伍。自教育援疆工作开展以来,十余年间无锡市累计选派200余名教师赴阿合奇支教。在同心协力之下,教育成果斐然:无锡援疆教师指导师生获自治区级竞赛奖项13人,获地州市级竞赛奖项人数98人,在2024年中考中,同心中学总平均分达392.69分,超目标分27.6分,排名全州第二。

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引才更要育才。眼下,这一批来自无锡的15名援疆教师帮带本地教师34名,共开展传帮带活动587次。其间,援疆教师帮助阿合奇县同心中学建成师资培养基地2个、名师工作室5个;还作为纽带联系后方各兄弟学校累计向同心中学捐赠物资104.56万元,帮扶学生1800余人。“我来到学校工作5年,每年都有援疆老师给我做指导,让我的教学方法更加有效。”同心中学生物教师合尔美孜说。

无锡援疆教师金飞两次报名参加援疆,此次是2025年2月来到阿合奇县,担任同心中学历史教师。他现在带领3个青年教师,同时常常有青年教师来到他的课堂学习。“几乎每节课,教室后面都坐着二三十位青年教师,这让我不由自主认真备课。”金飞说,他第二次来到新疆,有一个深刻体会是:原来培养的一批青年教师已经成长起来,有些走上了领导岗位,有些成为学科组的中坚力量。

金飞还观察到,学校的教研活动比较缺乏。他鼓励青年教师申报课题,由资深援疆教师进行指导。有一年申报了6个课题,通过了4个州级课题,初期立项和中期评估他们全部参与,最终全部通过,这让许多青年教师感到鼓舞。“我近期打算写一个报告给学校领导参考,争取下半年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金飞说。

除了长期支教,短期的两地交流也在双向奔赴。2024年7月,无锡市教育专家讲学团来到阿合奇县,为阿合奇教师开展暑期教师培训,涵盖了幼儿园、小学、初中多个学段多门学科,9位教师开展了9个专题讲座,并就“课程改革”“班级管理”等话题进行积极互动。2024年暑期,无锡市少年宫赴阿合奇县为儿童们带来声乐、舞蹈、绘画、科技等课程体验;21名阿合奇县小朋友参与无锡·阿合奇“石榴籽一家亲”少先队员夏令营,前往无锡深入了解当地文化。

持之以恒的“青蓝结对”不断开出花来。2024年,由援疆教师领衔的同心中学开创了数个首次和第一:创办同心中学首届运动会、首支田径队,整体成绩首创克州三县第一。

收获一生的感动

寒来暑往,真情传递。此次采访中,援疆教师提到最多的收获是“感动”。

金飞说,他两次参与援疆,始终牢记“援疆三问”——来疆为什么?来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物质上我可能提供不了多少,我就尽量留下一些精神的财富。”金飞说,刚开始过来条件可能艰苦些,饮食也不习惯,甚至地震把床都震塌过,但是他回去以后就开始怀念这里的日子。同学们给他专门做了课程表,为他庆祝生日,他也想要回馈同学们,于是他变着方法讲课,让课堂更加有趣。

这样的双向互动在援疆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时常出现。无锡援疆教师、同心中学英语教师叶萍曾在上班途中骑车摔倒,路过的学生和家长赶紧来搀扶她。而她在具体工作中发现,由于本地缺乏打印机,江苏印制的8开试卷在阿合奇只能缩印到A4纸上,学生们看起来很费劲。叶萍很快在无锡联系了14位热心人士,捐赠了10台打印机和60箱打印纸,保证每个备课组都能用上大尺寸试卷,老师和学生们都不用再盯着纸看小字。“我会好好珍惜接下来的这个学期,尽我所能关心孩子们。”

无锡援疆教师、同心中学英语教师叶萍为毕业班同学们作的小诗。

无锡援疆教师、同心中学物理教师王伟发现同心中学的孩子们喜欢唱歌,便带着班上孩子们把物理知识编到歌词里。无锡援疆教师、同心中学语文教师沈静在雪天站到路边搭车,家长看到后主动要送她上班。后来,只要援疆教师站在路边被认出,就有家长主动邀请他们乘车。无锡援疆教师、同心中学美术教师周瑛在古尔邦节被许多孩子邀请到家中做客,并在九年级学生毕业前收到一叠厚厚的卡片,上面写满学生对她的感谢与不舍。“平时做的点点滴滴,孩子们都看在眼里。比如我没吃早饭去上课,课间蹲在教室里帮个别同学辅导,诸如此类的细节,他们都记得。我感觉做的一切都很值得。他们常常热情到让人感动,我也要用一片赤诚的心对待他们。”周瑛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颜颖 曾雪琦

标签:
责编:王建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