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质量转化科技成果贡献更多政协智慧力量
2025-05-24 07:35  来源:交汇点新闻    
1

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和参加政协联组会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根据省委工作安排,3月下旬至4月底,省政协组织开展“推动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深度走访调研,深入学习宣传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总结我省相关工作经验成效,分析研究堵点卡点难点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为助力经济大省挑大梁、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贡献智慧力量。

学习先行准备在前,

筑牢思想理论基础

全国两会闭幕后不久,省政协十三届四十次主席会议审议通过深度走访调研和专题调研工作方案,明确参考选题、工作安排和有关要求,分别由主席会议成员带队,围绕“推动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从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强化科技引领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等5个方面破题,开展深度走访调研。结合相关重点协商议题,明确10个专题调研课题,由主席会议成员牵头负责,各专委会牵头参与,认真开展专题调研。

为切实筑牢走访调研的思想和理论基础,调研开始前,各调研组分别牵头组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出台的相关文件,进一步了解掌握相关政策举措。“我们梳理编印了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以来有关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提案选编、大会发言选编、联组会议发言、社情民意信息等参阅资料,供委员们在调研前参考。”省政协办公厅有关负责同志说。

通过前期学习和准备,大家更加深刻领悟到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蕴含着深远的战略考量,对走访调研主题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落实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我们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立足‘多出’,夯实‘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这个融合的基础,以更加健全的体制机制增强科技竞争力。”

“江苏具有科教人才资源和产业基础雄厚的双重优势,要进一步畅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运用’融合途径,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前所未有的外部风险挑战,我们要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从科技和产业两个领域实现更高层级、更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

广泛听取意见建议,

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研究院如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为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发展持续提供技术支撑?”“大家对进一步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产业转化平台还有什么意见建议?”“如何更好发挥高校优势作用,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4月15日,省政协主席张义珍率队到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南京生物医药谷、东南大学等,深入了解科研院校实践经验,广泛听取省政协委员和科技人员意见建议,探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对策措施。

同样在4月份,结合做好“修订《江苏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立法协商会准备工作,省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前往苏州、南通进行专题调研,并面向全体省政协委员开展网络议政,多方面收集意见建议。

走访调研期间,调研组的足迹遍布我省各大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重点实验室等,共走访50多位全国和省政协委员、科研人员。调研组一方面积极宣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方针政策,解读省委省政府政策措施,进一步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推动各方面持续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共同为经济大省挑大梁营造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坚持集思广益,通过召开小型座谈会、“一对一”访谈,面对面详细了解情况,听取有关方面意见建议,共同探讨问题对策措施。

“勇立潮头”“勇挑大梁”“创出一片天地”是走访调研中大家提到的高频词。大家深切感受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完善成果转化制度机制建设,激发全省创新创造创业活力,更加坚定了共同担好推进在科技自立自强上走在前重大使命的信心。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立足岗位献计出力

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5月9日下午,省政协组织10位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结合前期走访调研了解的相关情况,与省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围坐在一起,围绕修订《江苏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开展立法协商。

如何破解技术供给与市场需求脱节、研究成果与企业需求脱钩的矛盾,从源头提升科技成果供给质量,提高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率?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院长肖睿委员建议打造“需求牵引”转化生态,建设“产业需求图谱”数据库,推动高校按需定向研发,同时理清教师和高校之间责、权、利的关系,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谢婧婧委员提出探索建立“企业出题、专家答题”的需求导向机制,让企业深度参与确定研究方向、项目评审等环节,推动科技研发从源头对接市场需求。

围绕健全高效能、市场化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体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环境与工程研究室主任江和龙委员建议加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前期的研发和孵化扶持力度,促进中试和熟化基地开放共享。中国药科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钱海委员提出“建立跨区域的创新联盟和协同创新平台,共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

用最优服务跑出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度”,以法治促进科技成果更好转化。省政协社会法制和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省检察院副检察长陶国中,河海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广华委员和省土木建筑学会秘书长卢红标建议在《条例》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概念外延以及“成果权利归属”“成果转化途径”等内容,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法治化。“可以探索加快AI赋能知识产权管理,实现科研成果精准量化评估、动态跟踪管理和全生命周期可视化展示。”民进苏州市委会专职副主委於亚萍委员说。

聚焦健全高标准、多元化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育引进体系,“建议在高校设立技术转移岗位,支持技术经理人通过全职+兼职的方式参与转化服务。”北京大成(南京)律师事务所负责人沈永明委员说。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林军委员建议,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设立成果转化特殊贡献奖,为成果转化人才开辟绿色通道。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方思伟

标签:
责编:陈逸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