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片叶子卖一万多!花农钻研“变异植物”,“实验室革命”实现“数字生金”
2025-05-12 19:00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孙旭晖  
1

交汇点讯  “这是霓羽球兰,两叶苗带芽售价1万元。”5月12日下午,在宿迁市沭阳县颜集镇张虎的球兰大棚里,恒温箱指示灯在晨雾中明明灭灭。戴着眼镜、皮肤黝黑的90后农民张虎,正用镊子夹起一片淡红色球兰叶片,对着补光灯反复调整角度。他满怀自豪地说出的价格,让大棚角落堆着的传统绿植黯然失色——这些普通球兰,整株售价不过20元。张虎告诉记者,之所以能有这样的高价值,是因为这株球兰不仅是他基地里第一个、也可能是全国第一个“变异”的球兰。

宽阔的大棚内,最有价值的资产,藏在角落里一个十多平米的实验台上。张虎指着恒温箱里,正在精密控制的光照、湿度下舒展叶片的变异球兰介绍,它们的总估值超200万元。

“玩家都知道,变异概率只有千分之一。”张虎说,2019年,当乡亲们还在直播卖传统花木,镇里就开始鼓励大家开始“实验室革命”。他也从那时候,把自家大棚改造成实验室。

那会儿,网上的专业信息少之又少,国内也少有专家专门研究这个品类。怎么办?2019年,张虎在大棚一角搭建起了实验台,反复调整光照、温度、湿度,力求让变异球兰的性状稳定下来。

颜集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洪小沛对此并不意外。在镇政府《花木产业焕新发展实施方案》推动下,像张虎这样的“技术派”新农人,正通过组培技术、智能设备,把“撞大运”的变异变成可复制的财富密码:有的用组培技术让花木产品裂变繁殖生长;有的在花海基地里,搭建智能温室通过传感器实现足不出户监测温度湿度、地栽向盆栽的转变,让花卉品质提升30%;有的则创新的月季提根设计让盆景“有颜有钱”…… 

“玩家最懂玩家,我们要做就做‘限量款’。”他指着实验台上标注日期的培养皿解释,每株变异苗都需经好几代无性繁殖考验性状稳定,整个过程堪比“植物界芯片研发”。

这种“小而美”的突围,恰是颜集镇转型升级的缩影。过去花木成就颜集,现在颜集成就花木。这里的“新农人”们通过数字赋能、技术赋能,打造出一个个“颜集制造”的新品种,不断成为市场新宠。近两年,颜集镇通过“直播+场景化营销”,打造了“乡土大师直播基地”“三角梅直播基地”“千千竹庭院苗木培育直播基地”等多个示范性项目,推动产业从“产品输出”向“文化输出”跨越。“今年颜集镇党委全力推进‘商田对接’工作,通过推动电商大户与种植户直接合作,减少销售中间环节,精准匹配花木市场需求,打造从‘买全国卖全国’到‘买颜集卖全国’的产业新模式。”颜集镇党委书记陆雷雷说。

这种转变带来惊人效益:2024年,张虎大棚销售额突破500万元,其中霓羽球兰单品贡献150万元。而更深远的变化在于,周边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转型组培。

如今的颜集镇花木种植面积近5万亩,花木种植户1.2万余户,花木从业人员达3.6万人。2024年,仅堰下村一村,花木电商销售额便超5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万元,较2012年增长约2.5万元。

“颜集镇的故事,是沭阳花木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从‘土里掘金’到‘数字生金’,从‘各自为战’到‘全域共富’,传统的花木产业拥抱科技、扎根乡土、联动市场,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沭阳县副县长顾春笋说,沭阳是全国闻名的"中国花木之乡",正通过三次关键转型实现从"提篮叫卖"到"数字生金"的跨越式发展。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孙旭晖 通讯员 相哲

标签:
责编:史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