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家住汉中门的刘婷婷下班接完孩子,推开家门后做的第一件事,是一边换鞋,一边扫视一圈客厅:“欧元!欧元哪去啦?”直到那只胖胖的德文猫飞奔过来,她才放心。
有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养宠家庭户数渗透率为22%。2024年,我国宠物数量为1.2亿只,单只宠物犬年均消费2961元,单只宠物猫年均消费2020元。

就算南京养宠家庭只是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南京宠物猫狗总数也达到100万只。去年,相当于南京市人口总量九到十分之一的这个群体,为城市至少创造了二三十亿元的消费总额。
它们在口袋公园的草坪上打滚,在商场的手推车里探出脑袋嗅闻,赖在地上不愿进社区宠物店洗澡……它们日益融入市民生活与公共空间,悄然改变着城市的经济结构,带来新的消费模式。

满城可见“宠物友好”
27岁的超仔(化名)还记得和小狗贝果相见的第一面。那只西高地白梗幼崽被宠物店主人安置在一个脏兮兮的笼子里,丢在远离其他小狗的地方,但它不觉得自己可怜,嬉皮笑脸地朝超仔摇尾巴。
“当时,我就决定把它带回家。”超仔说。
小时候,她家里曾养过一只小白狗,小白狗生病后,家人遗弃了它。“它是我的朋友,但我家人觉得那只是个畜牲。”对小狗感到亏欠,对父母的不满也有口难言,她告诉自己,将来必须等经济和生活都独立了,才能去养狗。
遇到小狗贝果的时候,超仔的小猫刚猝然离世,她悲伤得几乎无法工作。把新成员带回家后,她每天都要训狗、遛狗、做狗饭,忙碌中,小猫离世的痛苦和童年不美好的回忆慢慢淡去。
贝果是个“社牛”小狗,见到每个人或狗要尽力表示友好,这归功于超仔花大把时间给它做“社会化”训练。她认为养狗和养小孩一样,需要陪伴和教育。不过出门在外时,两岁的贝果见不到超仔还是会慌张大叫,它很依赖超仔,超仔也似乎很享受这种依赖。
根据《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90后宠主占比为41.2%,00后宠主占比为25.6%。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25年宠物消费报告显示,近九成养宠人愿意称自己的宠物为“家人”“朋友”。

随着这一代年轻人成为养宠主力军,主宠结构正在被更亲密的情感关系替代:从“看家护院”到情感陪伴,从可有可无的“畜牲”到家庭成员。
这种亲密关系来自生活方式的流变。人们从村落搬到了小区楼上,交流也从面对面谈话变成手机里的字条,寄托亲密感的载体已经不再只限定在另一个人类身上。人对动物、植物,乃至虚拟人物的爱,都可以喂养孤独个体的情感渴望。
养宠人这么形容:“生活上,我供养它;精神上,它供养我。”宠物不仅能满足养宠人的各种心理需求,也能促使他们走出门去,与世界发生联系。
刚过去的“五一”假期,秦淮区王府大街的Fancy清吧还在试营业阶段就迎来了大量客流。有不少人是奔着“店长”雪纳瑞六六来的,这只社交技能满分的小狗不仅会为店里招揽客人,也能很快和客人的小狗成为朋友。
Fancy真正的主理人小谢(化名)说,最初养六六是因为他和女友都爱宅家,无聊时就养狗作为陪伴。但后来发现,小狗很需要社交,他们把狗带到店里、带去野外。记者采访时,两只阿富汗猎犬、一只陨石边牧、两只西高地、两只泰迪犬在Fancy门口玩得不亦乐乎,它们都只是初次见面,站在一边的主人们情不自禁聊着:“平时怎么喂啊?”“你们常来玩?”
“狗就是我的‘社交催化剂’。”超仔说。她和小谢原本不熟,因为经常在同一个地方遛狗,几人逐渐成为好朋友。她还加入了一些南京的狗友群,有活动时就带着小狗去登山、溯溪、探店,交际圈因此扩大。
养宠人与宠物共同探索的那些场景,不仅为他们带来新奇的体验,也为他们建立了更丰富却单纯的社会关系。
“以前跟小区超市老板娘基本不说话,现在她认识了我家狗,见面就要问:‘贝果呢?’看来它比我熟的人多了!”超仔笑道。
童话《小王子》里狐狸对小王子说:“驯养的意思是建立关系。你驯养了我,我们就彼此需要了。”
近日,中国建筑师刘家琨在接过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奖章后,说“感谢工作室的三只猫。撸猫爽,肉身不可替代”,台下顿时一片了然的笑声。
在人宠关系中,看似人类驯化宠物,要求它们保持干净、定点大小便,甚至穿衣打扮,但养宠人也被宠物驯化着。
刘婷婷一家人开门的动作出奇一致:小心翼翼推开一个够自己侧身过的宽度,快速进出,看一眼脚下立即关门——担心猫窜出去;猫喝水洒得到处都是,家里拖地的频率变高,比没养猫时更干净;他们刚上小学的儿子也因为需要完成铲猫砂、给猫喂食等家务,变得更有责任心,做事更细致。
在这种新型家庭模式里,人宠相互供养,相互驯化,帮助彼此更好融入社会,走进自然。

宠物“推开”消费新空间
新型人宠关系已经普遍存在。年轻的“铲屎官”希望宠物不只是居家时的陪伴,他们向往多样化的人宠互动场景,敏锐的商业市场最先感知到这种需求。
“五一”假期,景枫中心门前广场举办了“猫德学院”猫咪领养活动。来自公益机构、高校爱猫联盟的无主猫咪们坐在笼子里,好奇地张望着把自己团团围住,夹着嗓子试图和自己交流的人类。
自2021年转型为宠物友好商场以来,景枫中心经常举办这类活动:猫狗领养、宠物竞技、宠物联谊……“为商场带来的人流量和营收不好计算,但可以肯定,商场里人宠同行的身影越来越多。每逢节假日,不少外省市游客还特地开车携宠参加活动,或者只是闲逛。”景枫中心运营部相关负责人Eco(化名)说。
宠物厕所、手推车、免费的日用品、随处可见的小贴士,每家商铺都欢迎宠物进入并且能随时拿出宠物尿垫……宠物元素遍布商场大小角落。走进景枫,常常能看见主人怡然自得逛商场,宠物把脑袋伸得远远的,使劲嗅闻着空气中的香氛、茶点和陌生人的味道。
景枫中心运营团队大多是90后和00后,他们算过,团队成员人均饲养了两只宠物。“做‘宠物友好’商场是我们从自己的需求出发,觉得这个城市应该多一些宠物也可以去的公共场所,让人宠都拥有不同的生命体验。”Eco说。
景枫团队认为,宠物友好商场并不应该只是允许宠物进入,而是要让人宠能在同一空间和谐共处,彼此感到舒适和被尊重。
但不愉快时有发生,一些宠物生理本能地撒尿圈地盘,主人无法及时清理;两只狗碰面彼此不投契,会吠叫甚至撕咬……几年来,景枫摸索出一套处理矛盾的方法:对一方低姿态劝解、赔偿,对另一方善意引导、建议。现在,绝大部分携宠进商场的人都会自觉维护环境,比如给宠物穿上纸尿裤,把大型犬的社交和运动放在室外。
据不完全统计,南京现有宠物友好商场超20个。除了景枫中心、万象天地等大型商场,南京在多个零散的小空间也自发形成各有特性的宠物友好模式,系统应对人们携宠出行的多种场景需求。
就拿小谢的Fancy清吧所在的南台巷来说,这里靠近新街口,汇集大量咖啡店、酒吧、潮玩店等“主理人品牌”。这些年轻的主理人创意十足,有人将宠物营销成品牌IP,为其设计漫画形象、运营社交账号,有人让宠物成为店员,为客人提供情绪价值。
“我觉得‘宠物友好’不是一个概念,是一种自然形成的氛围,我们自己养狗,当然也欢迎客人带狗来。”小谢展示了一个专为宠物设计的酒杯形饮水杯,宠物来酒吧也可以一起“喝一杯”。
一个有活力的城市,绝对不只有行人匆忙,车水马龙。相比起一些城市在白天禁止携犬出户,办理养犬登记证费用几百上千;南京为市民免费办理养犬登记证,市区全天全时段有宠物出行,已建成的近百个口袋公园成为人们就近遛狗的最佳选择,一座现代城市的文明和包容或许正体现于此。
玄武湖东岸的金陵style浪漫中心,有5000平方米左右的占地面积,包括商场、餐厅、草坪在内的每一寸土地都欢迎宠物入内。人们能看见小狗在草坪上窜来窜去,主人在咖啡店和朋友聊天时,一只猫窝在怀里打呼噜。
“我们有1000多平方米的草坪面积,希望在主城区营造出一个人宠都舒适自如的环境。宠物在大自然中可以释放天性,养宠人也不用紧绷,可以喝茶、躺平、晒太阳。”金陵style浪漫中心相关负责人张书芹说。
金陵style举办过多次宠物相关活动,张书芹还记得去年那场热闹无比的宠物生活节。宠物领养、宠物市集、宠物走秀……草地上,人宠“乱”成一团,这种乍然脱离固有秩序的“乱”让人有一种合不拢嘴的幸福感。“养宠人带宠来经常一待就是一天,这类人的消费能力和意愿也比较强。我们计算过,举办活动时,来消费的人宠组合会比平时周末超出30%—50%,店铺营收也会同比增高。”张书芹说。
从物质满足到为情绪买单、为兴趣消费、为亲密关系“一掷千金”,年轻群体的消费模式在发生变化。谁能打开门迎接他们和他们的宠物,创造舒适的、被尊重的活动和消费环境,年轻的活力就会流向谁。

萌宠催生服务产业创新升级
不光是商业场所,就是公共服务部门也无法忽视越来越庞大的“新客群”。
不久前,铁路部门在京沪高铁部分车次试点高铁宠物托运服务,铁路12306同步推出“宠物托运”功能,旅客经过预约,可同车托运1只家庭驯养且健康状况良好、单只体重不超过15公斤、肩高不超过40厘米的猫、犬类宠物。
这一举措来源于宠物出行的巨大市场需求。日前,滴滴出行、货拉拉等网约车企业在南京等城市推出宠物出行试点,“货拉拉拉拉布拉多了”这句“绕口令”成为贴在货拉拉货车车身上的广告语。记者亲身体验,在南京,带一只成年拉布拉多犬用网约车出行的价格是人类乘坐同样车型出行的两到三倍。
宠物的拟人化饲养让相关服务业分支愈发精细,业态愈发多元。宠物摄影、教培、旅游、保险等多到数不清的行业领域,都在各自“闷声发财”。
《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城镇(犬猫)消费市场规模增长7.5%,达到3002亿元。单只宠物犬年均消费2961元,单只宠物猫年均消费2020元。
除开基本的生活支出,超仔还给家里的3只猫狗都买了保险,每只每年花费300到500多元不等;小狗贝果的拔毛美容费用大约每次上千元,一个月一次;为了带狗出去玩,她还买了辆车和宠物安全座椅……
贝果的好朋友——史宾格犬达利,是秦淮区仙鹤街“一天到晚”咖啡店的店长,也是曼德家宠物幼儿园的体育委员。主人有事离开南京,就会把达利送到幼儿园。
早上6点多,曼德家的校车就来到达利家门口。驱车一个小时到达六合区程桥的一片森林里,二三十名同学聚到一起蹦跳撒欢。
根据不同体型,每只狗狗在宠物幼儿园的日托费用在每日200—300多元不等。这里是主理人费姮的私家林地,环境安全,有专业老师陪伴宠物,时刻观察并引导它们的行为。
曼德家的宠物日托费用比一般宠物店寄养要高不少。宠物店寄养大多是将宠物关在笼子里,定时定点排泄、喂食,这种模式被很多养宠人排斥。“保护宠物安全是最起码的,我们还为一位小朋友推出定制化服务,比如水性好的带去游泳、性格内向的帮助它多交朋友……让它们成为更好的自己。”费姮说。最近,曼德家还推出了狗均800元的两天一夜旅游团,报名者众。
说养宠物像养育孩子一样,其实并不准确,宠物寿命只有短短十数年。访谈中,许多养宠人在提及前一任宠物的离去时止不住哽咽落泪。往往在养宠人与宠物建立起深厚情谊的同时,依然年轻的他们就不得不手足无措地面对宠物的“老、病、死”。费姮看见了这一点,日前,她正在浦口老山建立一家包含宠物医疗、养老、寄养等在内的宠物养老院,预计根据宠物个体需求定制服务套餐。
宠物行业已开发和还未开发的创新服务内容非常多。费姮认为,宠物养老、殡葬等等都是一片蓝海,但她也坦言,不少商家为了“卷”低价,不惜牺牲宠物的安全和健康,严重扰乱市场秩序。
养宠人将宠物当成家人,而一些经营主体将它看作商品。媒体曝光过诸多行业乱象:宠物店卖“星期宠”,宠主的钱包和情感都备受伤害;一些工厂往犬粮中掺蒙脱石,解决饲料中霉菌毒素问题;宠物医院无资质乱收费,消费者维权无门……
种种问题根源涉及行业标准缺失、政府监管不足、准入门槛过低、公共服务私有化等多方面因素。
今年1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发布了《宠物诊疗机构诊疗服务指南》和《宠物经营场所环境清洁与消毒指南》两项国家标准,将于8月1日起正式实施。在去年和今年两会期间,“宠物”话题也成为关注焦点,众多议题关于“伴侣动物的管理与保护”“加快反虐待动物立法”“将‘犬只伤人’写入刑法修正案”……
宠物与人类、城市的相处模式,已经成为照鉴社会发展的多棱镜。人宠关系、消费市场、公共服务的进步,都指向一个看似微小的命题:让每一个生命自由生长,让每一份情感听见回响。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