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履职带动 用行动示范 江苏五级人大代表为促进共同富裕履职尽责
2025-05-09 20:59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陈月飞  
1

最近是瓜果种植最佳时期,全国人大代表、常州市东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道衡从全国两会回来,就抓紧带领农业合作社社员种植西瓜、甜瓜苗。种下1500余亩瓜苗之余,他还为周边农户提供代规划、代建设、代育苗、代耕种、代植保等服务,推动大家种植共同上水平。

全国两会闭幕后,张道衡不是到瓜棚和地头,就是到人大代表家、站、点等宣讲两会精神特别是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宣讲中,他说得最多的就是“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作为一名农民代表,我将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学习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发挥常州乡村优势,集成运用成熟农业技术服务农户,联农带农实现共同富裕。”张道衡说。

今年,合作社目标是把瓜蔬产业继续做实做强,让更多村民家门口端稳“金饭碗”。如何更好引领辐射带动?张道衡认为还是要靠农业技术。“我要进一步提升技术的实用性,增强可操作性、可推广性,让更多新农户学得会、用得上、做得好。”张道衡表示,还要设法招才引智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用扎实示范带动点亮乡村振兴的明灯。

在南通市通州区东社镇,全国人大代表孙春梅的开心田园生态农场也一直把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作为发展的重要目标。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也具备坚实基础与独特优势。农业在实现共同富裕中角色不可或缺。只有农业发展了、农村富裕了、农民增收了,才能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孙春梅说。

顾名思义,开心田园生态农场走的是三产融合、种养结合的生态之路。这些年,孙春梅带领社员开展农耕科普、劳动实践、自然教育和农民培训,将农文旅商结合起来,还与4所高校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大学生实践基地,开展创业孵化和指导。展望2025年,我们制定了更加详细的计划和安排。”孙春梅告诉记者,他们正盘活农村闲置资产,扩大农场规模,引进优质品种,还计划大力发展劳动教育、农事体验等吸引更多游客,并将为更多返乡农民和大学生提供系统培训、对接政策资源,提供创业扶持和资金支持,培育更多“新农人”。

奔走乡间20余年,省人大代表、灌云县甘薯合作社理事长刘敏捷已为灌云及周边县区免费培训薯农5000人次以上,赠送新品种30多个、新技术6项。近一个月,他忙着到县农业园区和各村苗棚指导甘薯脱毒苗繁育,走村入田帮助农民科学提垄,为各村农民提供免费技术培训,还见缝插针走访救助对象,协调残疾人进康复中心、协调孤儿上学,免费帮扶困难家庭繁苗赚钱。这些年,他已带领万余农户通过科学种田实现增收,成为当地乡村振兴“领头雁”。

采访中,刘敏捷句句不离“技术”和“增收”。研究推广甘薯脱毒苗扩繁技术、研究推广甘薯种植覆膜技术、研究甘薯种植点灌技术,都在他今年的计划清单上。作为一线的农村科技工作者和人大代表,我要积极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宣传到群众中、落实到生产实践中,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实现甘薯增产增收、农民增收致富。”刘敏捷告诉记者,他正在多个村开展甘薯脱毒扩繁技术推广示范,预计可助甘薯产量每亩增收1000斤以上。

“各村示范,主要是做给周边农民看,领着周边农民就近学,帮助各村农民自己干,带动许多村千家万户农民共同赚。”刘敏捷说。让群众摆脱老路走上致富新路,很多时候需要这样的示范。作为区、镇两级人大代表,南京市溧水区晶桥镇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章骏在接待选民、日常走访时,发现部分村民对生产中应用新技术并不“感冒”。他和蔬菜种植专业人大代表工作站的代表们边上门教学,用宣传栏、广播、微信群见缝插针推广,边用新技术应用后提升的产量和品质“现身说法”,让蔬菜种植户们深受触动。在此基础上,章骏推动成立合作社,引进有机蔬菜示范基地,村里成为南京首家“盒马村”、首家取得供港资质的本地蔬菜生产基地,蔬菜直接销往北上广深等城市。

去年,蔬菜基地每天输出10吨生菜、2万—3万个蔬菜包,冷链专车直发全国,不仅有效解决村内150余名剩余劳动力就业难题,村集体年收入也增加了120万元。尝到甜头,今年章骏加强了与辖区蔬菜种植领域人大代表的联系,引导村民投身有机蔬菜与特色水果种植、生态家禽家畜养殖等特色项目,并推动建起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邀请专家定期进村指导,组织村民参加培训。他还计划探索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与业态,帮助村民更快实现增收致富梦想。

像章骏这样,江苏各级众多人大代表通过示范“推一把”,让共富雪球越滚越大。眼下,盱眙城里龙虾香气渐浓,其中少不了“许建忠龙虾调料”,这离不开该县人大代表、古桑街道人大工委兼职副主任顾斌的慧眼识珠。他注意到,虽然这家企业有独特配方、扎根盱眙十余年,却困于渠道单一的作坊式经营。深入调研后,顾斌发挥专业优势助企开展规模经营,搭建“传统渠道+电商+新零售”新网络,帮助企业将秘方转化为专利,让街头调料蜕变为知名品牌。如今,公司固定资产突破2000万元,成为推动当地特色产业升级的标杆。

帮助群众回乡就业事关民生和地区经济发展,也是振兴村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作为人大代表,顾斌一直视这件事为己任。线上线下反复摸排岗位需求后,他发挥经济发展代表小组组长作用,广泛动员街道议政代表“敲门送岗”,点对点解读岗位需求,为求职者精准匹配岗位。他还在招聘会现场“摆摊”,提供就业指导与政策咨询。目前,顾斌已累计向辖区群众提供岗位136个,促成30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

“每个人都秉着办一件成一件的信念,让更多人的口袋鼓起来、脑袋富起来,一定能绘就出共同富裕的新图景。”顾斌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月飞

标签:
责编:徐睿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