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音乐携带科技基因,让创新留下人文掌纹,让现代音乐人才转型契合音乐产业智能化、数字化方向,是我们培养音乐科技人才的初衷。”日前,南京艺术学院现代音乐与科技学院院长汪敏在谈及全国首个获批的“音乐科技”本科专业时说。随着教育部2025年本科专业目录更新,这一聚焦“音乐+科技”跨界融合的新专业正式亮相,标志着我国高等艺术教育向“智能音乐时代”迈出关键一步。

传统音乐教育要么侧重表演,要么侧重理论,而数字音乐制作、智能乐器研发等领域长期面临“懂技术的不懂艺术,懂艺术的不懂技术”的人才断层。作为全国首个获批该专业的高校,南艺音乐科技专业以现代音乐与科技学院的音乐传播、乐器修造、计算机作曲等专业(方向)为建设基础,打造以“音乐+科技”为特色的专业模式,培养掌握现代音乐内涵与前沿科技工具的双核人才。

《深度学习与音乐生成》《AIGC视听制作》《交互媒体音乐设计》《数字乐器设计与制作》……记者了解到,一众核心课程中,尤为注重跨界融合。汪敏介绍,这是为了着力培养学生解决音乐行业前沿问题的能力,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聚焦智能音乐设计、数字乐器研发、乐器修造技术等新兴方向,培养具有艺术感知力、技术创新力与行业领导力复合型人才,推动现代音乐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这样的创新实践,源自南艺提前布局的产学研生态。专业不仅拥有“数字音乐智能化分析与跨媒体平台”“杜比全景声音乐制作实验室”等先进平台,更通过与科大讯飞、蔚科科技以及雅马哈等企业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强化学生在智能音乐创作、数字乐器开发以及乐器修复与复原等领域的应用能力。

“音乐科技不是颠覆传统,而是拓展边界。”在汪敏看来,南艺的探索恰逢其时。在专业规划中,未来,音乐科技专业将建立“技术驱动创新,艺术定义价值”的新音乐观,整合校内外资源建立“音乐科技研究团队”,在音乐与科技的共生裂变中,实现从“培养现代音乐人”向“探索音乐艺术的未来形态”的转变。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程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