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社交两不误,这届年轻人把健身玩成派对
2025-05-03 12:46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吴雨阳  
1

五一假期的玄武湖畔,初夏傍晚除了跑步、走湖的人群,还活跃着一群匹克球爱好者。南京金陵Style匹克球俱乐部里,年轻人正挥汗如雨地玩着这项融合了网球、乒乓球和羽毛球的轻运动。清脆的击球声与欢笑声此起彼伏,一扫人们印象里健身房的沉闷氛围。

图源:微信公众号@金陵style

如今,运动方式已悄然改变。过去提到锻炼就会想到举铁、跑步机,现在年轻人更爱骑行、飞盘、腰旗橄榄球等兼具社交属性的潮流运动。这折射出运动需求的升级——既要锻炼身体,更要收获社交快乐,在提升体能时也满足情绪需求。

轻运动流行

组队比打卡更上瘾

最近,南通00后贡钰迷上了室外版匹克球。“小区有露天球场就能打,对挥拍要求不高,有点风也不影响,对没太多运动基础或者不方便去专业场馆的人来说很友好。”从2022年的飞盘到现在的匹克球、腰旗橄榄球,爱交朋友、自称是“e人”(性格外向者)的她钟情的都是适合组局的休闲运动——一把拍子、一个塑料球、一片简易场地,就能聚起一群人。

匹克球。图源:微信公众号@金陵style

比起枯燥的“单机式”健身,人们更倾向能减压的群体运动。在健身房坚持举铁一年多后,IT从业者、徐州小伙张峥洪不想再去了:“好几次加班到11点多,感觉心脏都不太舒服,还硬撑着去健身房一个人跑步,那时候觉得运动变成了负担而非享受。”去年,他加入了由本地跑步健身爱好者组成的悦跑团,每周参加一两次云龙湖约跑,“既能锻炼又能社交,时间过得特别快。”

跑步爱好者。丁亚平 摄

近年来兴起的桨板,也是因门槛低、玩法多走红。金牛湖奥帆中心水上运动总教练邱文介绍,目前奥帆营地开展的桨板类项目、培训、赛事等,受众群体明显呈现年轻化趋势,18-35岁群体占比超60%,暑期日均接待量同比增长150%。“它对动作要求不高,既能团队竞技,也能延伸玩桨板瑜伽、桨板球等。”邱文说,“很多人通过短视频或朋友推荐来体验,在自然中收获运动与社交的双重快乐。”

桨板运动。图源:金牛湖奥帆营地

“骑遇”城市烟火,

当运动有了生活仪式感

骑行、露营……潮流运动正悄然改变着都市生活的节奏。它们不再局限于竞技和训练,而是以更轻松、更贴近生活的方式融入人们的日常社交与休闲。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迪卡侬集团资讯中心

苏州金鸡湖畔,每到傍晚或周末,都能看到成群结队的骑行爱好者,从事新媒体运营的95后女孩孙怡就是其中一员。她加入了好几个骑行微信群,几乎每周都会参加活动,除了休闲骑还有各种因地制宜的主题骑行。“比如在苏州,我们会去探索古城、环湖观光、山地越野,也有美食、探店这些路线。”在孙怡看来,不一定强求骑多少公里、骑多快,重要的是骑行时自由掌控的节奏,以及不断发现城市的新风景。

湖畔的骑行爱好者,沿途欣赏美好生态。孙明建 摄

“慢骑行正在流行。”作为资深骑行爱好者,南京远行书店店主顾明认为这是沉浸式打卡一座城的最佳方式——不拘景点、城市街道或者市井老巷子,都可以成为骑行目的地,累了就停下来喝咖啡、聊聊天,在路上的特色书店、文创市集停留片刻,随心所欲倒也惬意。

“露营+运动”走红。图源:大鹏露营

同样走红的还有“露营+运动”的模式,相当于一次集“打卡+社交+运动”为一体的综合体验,成为都市人触手可及的“诗和远方”。在南京鱼嘴湿地公园、钟山体育公园,周末总是一帐难求。“现在露营不只是搭帐篷、烧烤那么简单,更像是一个户外运动俱乐部。”在这些休闲佳地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大鹏露营”主理人指着热闹的营地,“眼下客人可以踏青徒步,或者来场飞盘友谊赛。近水可以玩皮划艇和桨板,傍晚时分骑行看日落。”在他经营的9个营地里,提供的运动装备总是很受欢迎,飞盘、板、皮划艇、橄榄球等器材常常需要提前预约。

图源:金牛湖奥帆营地

健身也要“搞气氛”

运动搭子成新刚需

除了新兴运动,健身行业也在积极调整策略,迎来社交化转型。

比如,许多舞房不再主打专业训练,而是更加个性化的课程和充满互动感的团课赢得顾客。“每一次课程都结合了动感音乐、灯光效果,教练热情互动,还经常会推出双人舞、团体舞,或者把教学动作设计成闯关游戏,现场的气氛因此特别嗨,让人感觉是在玩而不是锻炼。”现代舞爱好者刘澜已经学习舞蹈五年了,在她看来,这种“快乐运动”的模式特别适合需要监督和喜欢互动的人,“课上认识的朋友,课后还会约饭、打球,以及约着一同去上舞蹈课,互相督促也比一个人去更有动力。”

作为连锁健身品牌,乐刻运动尝试将社交属性进一步强化,“便捷、服务和社交都是我们的卖点。”乐刻联合创始人兼联席CEO夏东说。将目光投向普通运动休闲人士,乐刻推出了价格亲民、形式灵活的团课,鼓励集体训练增强社交互动。2025年4月,乐刻健身app上线“运动搭子”的社交新功能,可以通过该功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健身伙伴,仅10天就有15000名用户参与。此外,新型社区化健身房重视利用社交媒体、用户打卡热情做口碑传播。在南京市建邺区的一家乐刻门店,每当大家挥汗如雨地锻炼后,教练都会拍下集体照,通过社交分享这些充满活力的瞬间,让健身变得更可持续、更有温度。

“运动应该是快乐的,这些变化都给运动行业提了个醒。”从事旅游管理学科研究多年,苏州大学教授、东吴智库副院长周永博表示,未来的机会可能不在专业器械或高强度训练,而在于怎么把运动和社交、娱乐融合起来,“比如,景区可以开发‘徒步+摄影’路线,运动品牌要设计适合户外聚会的便携装备,更多地尝试组织线上运动社群线下聚会。谁能抓住这一点,谁就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吴雨阳 

标签:
责编: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