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最美风景,就在挥汗如雨中
2025-05-03 07:33  来源:交汇点新闻    
1
5月1日,在南京火车站,D5427次列车长在解答旅客问询。苏阳 摄
5月1日,苏州市356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免费开放。图为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正在引导汽车通行。 陈弋 摄
5月2日,东台市东兴高速泰东河大桥预制箱梁架设现场,中铁十五局的施工人员在劳动中度过节日。练益华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这个“五一”假期,很多劳动者在工作中度过自己的节日。他们有的为了保障假期出行,默默坚守在人流聚集的旅游景点、高速公路;有的为了抢抓施工黄金期,24小时轮班在人迹罕至处刷新项目建设“进度条”……让我们把镜头对准迎接千万客流的“红马甲”、在充电桩前一天走两万步的国网运维人员,还有披星戴月延伸“城市动脉”的路桥施工者等,看他们如何以汗水做注脚,书写“劳动光荣”的奋斗者之歌。

旅游服务志愿者:

两万名“红马甲”温暖一座城

5月1日9点,苏州博物馆和拙政园门口,大量游客排队等待入场。人群中,头戴小红帽、身着“志暖苏城”红马甲的志愿者们格外醒目,他们活跃在路口处,随时为来往的游客指路答疑。

在拙政园门口,两位老年游客带着小孙女来到志愿者面前,焦急地求助:“我们从黑龙江过来,想带小孙女去拙政园玩,但没买到票,能不能帮帮我们?”志愿者周霞了解情况后,发现拙政园已无余票,立刻提议道:“狮子林离这里很近,小学语文课本都学过的,我看了下还有票,可以带小孙女去感受一下。”听到有可替代的景点能游览,两位老人连连道谢。

整个“五一”假日期间,苏州预计将迎来千万人次游客量,城市的服务水平和协调动员能力面临挑战。“这个假期,全市范围招募动员两万多名志愿者,散布在各大景区景点,全力保障服务游客。”苏州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说,特别在古城区平江路、山塘街等客流集中区,市委社会工作部专门排布17个点位,开展细心周到的志愿服务,并为每位志愿者都配备了“志暖苏城”红马甲。“我们前期经过充分考虑,在马甲口袋中准备了能量棒、湿纸巾、风油精、驱蚊液等‘十小件’补给品和应急物品。”

根据不同路口、街区、交通站点等场景特点,规范服务程序,细分服务内容,是苏州本次假期开展志愿服务的最大特色。上午10点,地铁站内熙熙攘攘,记者进入地铁6号线拙政园苏博站,看到多位手拿对讲机、提着红色急救包的志愿者,耐心为前来问询的游客指路。一路转乘至山塘街站,记者出站后远远就望见志愿者高举着电子指示牌,循环播放着“人多拥挤,请有序排队”等提示语,引导大部队有序进出。

中午时分,山塘街站点早班点位长黄若愚开始交接工作。“服务手册要保存好,比如哪里容易拥堵,哪里需要定时喷洒驱蚊液,有问题可以直接查找使用。”他拿起一本粉色小册子交到新一批的志愿者手中,细致交代。

“我第一次来苏州旅游,一路上遇到什么问题都能随时随地找到志愿者求助,感觉很周到很踏实!”江西游客李芸芸点赞道。

电车充电运维人员:

一天两万步只为“千里畅行”

5月1日一大早,晨光未绽,京沪高速江都服务区已亮起星星点点的车灯。7点不到,国网扬州市江都区供电公司负责运维值班的员工扈文远踏着薄雾到岗——这已是他在高速服务区充电站度过的第六个小长假。免费通行的假期,车流高峰来得早,开新能源车跑长途的接近平时的3倍,充电设备绝不能“趴窝”。

正在挨个巡查充电桩口,一声“师傅你过来看一下”,将扈文远引到一辆安徽牌照的红色电动汽车旁。司机李女士攥着手机,额角沁汗,“充不上电!导航显示下一站充电区还得大几十公里!”扈文远俯身查看,见桩体无报错、枪口无磨损,问道:“您付款后点确认了吗?”李女士愣住了。扫码、支付、确认——3个步骤操作完毕,充电进度条倏然跳动。“原来像网购一样,最后还有一步‘确认’!”她笑着连声道谢,“家用的桩直接插进去就行,高速的不一样。”

早上9点半,服务区进来充电的车络绎不绝。液冷快充桩方向忽然一片嘈杂,浙江牌照的车主张先生盯着手机屏跺脚:“说好的20分钟快充呢?速度跟蜗牛爬似的!”扈文远小跑过来,瞥一眼车标便了然:“别克微蓝的电池不适用液冷快充,得换普通桩。”话音落地,其他车主纷纷围拢,“我的车能充吗?”“Model Y行不行?”他逐个应答,直到大家都满意离去。

10点半,两台400千瓦液冷超充桩前排起蜿蜒的车队——作为服务区年初新增的“黑科技”,这种充电桩20分钟就能让日常需1.5小时才能充满的小车“充饱”,因此成了出游车主们的首选。唯一的缺憾在于有些电池不兼容,因此需要“扈文远”们分流引导。

气温攀升,正午骄阳炙烤,扈文远的后背洇出盐霜。一位白发老人递来手机问,“女儿教过扫码充,怎么没反应?”一名小伙误触暂停键急得跳脚,“充一半断了!”……扈文远像一枚陀螺在桩群间旋转,工服湿了又干。

到傍晚6点半,这一天已有1300余车次在此充电……暮色吞没最后一缕霞光时,“超长待机”的扈文远倚着栏杆,小腿灌铅般沉重,“今年电车流量确实比去年‘五一’大,虽然年初服务区加了12个桩24把枪,还是一个桩都不空。”

远处,一辆充好电的轿车驶入夜色,尾灯划出流畅的红弧。扈文远低头看了一下手机记录的步数,21326步。拧开矿泉水猛灌一口,他嘴角微微扬起——一天近百次弯腰检测、操作示范,一趟趟疾跑解围,值守的疲惫最终都融在一声声真挚的“谢谢”里。

重大项目塔吊司机:

江面上空120米处迎曙光

“又来一块钢结构,请立即吊至施工平台!”4月30日下午6点30分,崇启公铁长江大桥4号主塔塔吊司机陈海宽刚刚坐上驾驶室位置,传呼机中便接连不断传来新的指令。

两块电子屏幕、一个操作杆平台和一个放置日用品的铁台子,这就是陈海宽塔吊操作间内的所有“家具”,他一次要在这个整体面积约3平方米的操作间工作10个小时。

从崇启公铁长江大桥主塔施工伊始,陈海宽就一直担任塔吊司机的工作,透过玻璃见证了大桥主塔每一步施工进程。主塔每向上建设一节,他的塔吊也随即向上“生长”。“我是这个项目上最先看到第一缕阳光的工种。”陈海宽骄傲地说,目前驾驶室在距离江面120米的半空中,每天从江面施工平台爬上吊塔大概需要20分钟时间。

“工期很紧张,我们上了塔吊一刻也停不下来。”陈海宽介绍,他们塔吊作业人员分为日夜两班,为施工人员运送焊接所需的大型钢结构模块。当晚值班到第二天,他就在塔吊操作间内,迎来了“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第一缕阳光。

崇启公铁长江大桥项目负责人介绍,4月13日,崇启公铁长江大桥4号主塔塔身建设高度突破100米,整体项目建设进入上塔柱施工阶段,预计今年八九月份完成主塔封顶。“五一”假日期间,项目全线500多名一线施工人员都会24小时轮班作业,以确保工程如期完成。

城市道路建设工人:

用汗水“浇筑”交通大动脉

水稳摊铺机、振动压路机等大型设备往来穿梭,施工人员有条不紊地推进钻孔桩、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桥面铺装等关键工序……5月1日9点,记者走进宿迁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的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现场,只见超千名建设者坚守岗位,抢抓工期,只为这条城市交通大动脉早日通车。

这个“五一”假期,宿迁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建设“不打烊”,以汗水为墨、以钢筋混凝土为纸,奏响“劳动者之歌”。为保障施工安全与进度,宿迁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SG1项目部提前制定科学施工计划,建立24小时轮班巡查机制,对深基坑、高空作业等重点区域开展专项安全检查。

在SG2标京杭运河2号桥几十米高的作业现场,各个岗位的建设者都在为浇筑这一关键节点性工程忙碌着。SG3标段,桩基施工、盖梁吊装、箱梁架设等“齐头并进”。当日,SG3标段建设者们完成桩基1452根,预制墩柱、预制盖梁全部完成,预制箱梁完成826榀,桥面铺装完成21882.6平方米。

“近日晴好天气居多,正是路面施工的好时机。”宿迁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SG4标项目部副经理顾德平说,“五一”假期,建设者们选择坚守岗位,全力以赴推进路面施工建设。

本报记者 柳玉琳 倪敏 张周楠 史伟

通讯员 沈馨

标签:
责编:郝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