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应对美国关税壁垒的冲击,近期,国内外贸企业纷纷调整出口策略,争分夺秒开拓新市场。就在4月27日晚,7000多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从苏州港太仓港区,“乘坐”全球装载量最大的汽车滚装船——比亚迪“深圳号”驶往巴西伊塔雅伊港。这艘巨轮的远航,创下了国内汽车单次出口量最多的纪录,一时间引起了海内外媒体的热议。
一方面是中美贸易快速下降,中巴贸易与日俱增;另一方面是与特斯拉的销量在欧美市场出现戏剧性下滑相比,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车正抓住机遇强势出海,在诸多市场成为销冠。圆桌观察员认为,这两大动向尤为值得关注。
在新一轮的国际经贸格局变动中,中国正以自身强大的制造实力和产品优势,越来越在全球各个市场开疆拓土。从比亚迪自主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到自主研建的最大汽车滚装船,便是中国制造首屈一指的“垂直整合”能力的体现。在外部压力陡增的冲击下,中国制造依然能够大张旗鼓扬帆出海,凭借的正是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锻造产品核心竞争力这一阳谋。
一
巴西,以技艺精湛的足球、灵动奔放的桑巴、洒满阳光的海滩和激情四射的狂欢节而享誉全球。而作为全球南方的代表之一,这个国土面积世界第五的国家在全球经贸市场上同样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尤其是农产品、铁矿石和民用航空制造业,更因充足的产能和优良的品质备受国际市场青睐。
虽然同为新兴经济体,但中国与巴西的经济始终高度互补。数据显示,自2009年以来,中国一直是巴西最大的贸易伙伴。近年来,两国贸易额更是迅速扩大。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24年,中巴双边贸易额约1.3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6%。圆桌观察员梳理并查阅相关统计后发现,如果折合成美元计,2024年中国对巴西出口额为720.75亿美元,巴西对中国出口额则为1160.93亿美元,巴西实现了440.18亿美元的对华贸易顺差,占据了该年度巴西746亿美元贸易顺差总额的约60%。
在彼此的经贸关系上,中巴两国遵循互惠互利的原则,把各自比较优势发挥到了最大。中国向巴西出口机械设备、电子电器、汽车及其零部件、光学医疗仪器和药物等工业制成品,巴西则向中国供应大豆、牛肉、铁矿石以及石油等农矿和能源产品。

早在今年1月11日,“比亚迪合肥”轮就曾装载近5000辆新能源汽车自太仓港驶往比利时泽布吕赫港。
除了双边商品贸易,中国还拥有巴西发展基础设施亟需的海量资金。比如中国公司正在建设的连接巴西中部农业带和东部、北部港口的铁路项目,将帮助巴西扩大铁路网从而便利农产品外运。据公开报道,自2009年成为巴西最大贸易伙伴以来,中国对巴西的投资额已超过了700亿美元。中国的资金和技术加速了巴西的工业化进程,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地的就业问题。
美国这次挥舞的所谓“对等关税”大棒,巴西同样受到冲击,尤其是后者的钢铁出口明显受到了钢铝关税的影响。而据相关媒体报道,中国从美进口农产品数量锐减。与此同时,多艘巴西大豆船已靠岸宁波舟山港老塘山作业区。今年4月靠岸巴西大豆船艘次同比增加约48%。
从中国大举进口巴西豆,到比亚迪发货巴西,毫无疑问今年的中巴贸易额将再创新高,双方将携手在这轮全球关税战中找到更多合作点,实现互利共赢。
二
另一方面,圆桌观察员注意到,自今年年初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叠加,特斯拉的销量在欧美这样的传统发达市场出现了大幅下滑,从而导致全球新能源汽车的竞争格局出现重大变化。
特斯拉4月22日公布的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特斯拉全球汽车交付量近33.67万辆,同比下降13%,为2022年四季度以来最低交付量;汽车业务营收同比下降近20%,净利润更是暴跌了71%。特斯拉表示,由于快速演变的贸易政策对全球供应链以及特斯拉和其他同类企业的成本结构带来不利影响,汽车和能源市场不确定性继续增加。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特斯拉汽车在美国市场累计交付约14.2万辆,销量同比下降逾10%。
相比之下,特斯拉在欧洲的境遇似乎更加糟糕。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头两个月,特斯拉在欧洲31个国家的总销量为26619辆,同比下降43%,近乎腰斩。特别是在德国市场,特斯拉销量暴跌了七成,仅售出了区区2706辆。在北欧,整个一季度,特斯拉在瑞典和丹麦的销量分别同比下跌了55.2%和56%。哪怕是在荷兰这样第一季度电动车销量实际还增长7.9%的国家,特斯拉依然下降了近50%。
其实,新能源汽车国际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早已悄然发生。近年来,强势崛起的中国新能源车加速出海,已经赢得了不小的市场份额。而今年以来的种种新因素,正让比亚迪等中国品牌,看到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电动车出口增长8.2%,在欧洲、南美、中东和东南亚等市场都呈现出了良好势头。比如在英国,比亚迪在第一季度售出了9271辆汽车,不仅超过了2024年的全年销量,而且还缩小了与特斯拉的差距。在西班牙和意大利,比亚迪的销量更是直接超过了特斯拉。放眼全球其他地区,今年一季度,比亚迪在新加坡、巴西、泰国均是新能源车销量冠军。

1月29日农历大年初一,太仓港“新春第一船”——“中远海运繁荣”轮装载190台储能柜及金龙客车发往沙特吉达港,苏州制造远销各大市场。
为何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出口会如此充满韧劲?分析人士告诉圆桌观察员,这首先得益于中国企业的全链条上下游布局和强大而完善的供应链网络。
就以这次从太仓港出海的7000辆比亚迪为例,这批新能源汽车来自包括江苏常州在内的比亚迪遍布全国各地的制造工厂,从电池、电机、电控到整车制造,比亚迪都充分做到了全产业链的高度自主可控。4月22日上午,巨轮“深圳号”刚刚在江苏仪征金陵船厂交付出港,同一天,常州市新北区录安洲长江码头,500辆比亚迪海鸥汽车就短驳至太仓。当“深圳号”4月25日抵达太仓港,码头工作人员高效协作,短短两三天就完成装载任务。可以说,车、船、港各个环节,中国制造已经完全做到了自主可控、高效运转。
除了有从研发、制造到物流一气呵成的加持,作为新质生产力的突出代表,包括电动车、智能电视、手机、无人机等新一代中国制造由于价格适中、质地优良,在南美洲、东南亚、中亚、中东以及非洲市场,都具备了强大市场的竞争力。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外贸“朋友圈”越来越大。中国制造对单一或个别市场的过度依赖,已经不复存在。
三
作为最终装船出海的始发地,近年持续“高光”的太仓港,已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重要枢纽。太仓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太仓港出口汽车14.76万辆,同比增长18.35%。其中,出口共建“一带一路”国家5.85万辆,同比增长3.06%。
这回比亚迪“深圳”号停泊的太仓港海通汽车码头,是长江干线最大的汽车滚装码头。自去年12月正式开港以来,已有21.2万辆国产汽车从这里发往全球。今年至今,75艘滚装船从该码头驶向了1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涉及11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
商品从太仓港装船发货,看中的正是其优质高效的港口服务和江海联运的独特优势。如今,一艘艘满载中国制造的货船,从苏州即可直达世界各地。

4月20日下午,装载2700余辆国产汽车、客车及工程机械的“阿比盛世”轮从太仓港驶向南非德班港,这是长江流域首条远洋直航非洲的滚集一体航线。
毫无疑问,在中国进出口市场越做越大的发展大势下,太仓港的枢纽优势也会愈发凸显。苏州将继续致力于发挥港口的枢纽效应,做强港口经济,切实增强港口对苏州本地乃至中国沿江经济腹地的拉动作用。
为苏州企业赋能,更为中国制造“走出去”赋能。苏州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比亚迪“深圳”号在港作业期间,苏州港管委会与海关、海事、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引航站等口岸单位制定“一船一策”方案,开辟业务办理绿色通道,实行“优先办理、快速审批”服务模式。通过“预约查验”“即到即查”等措施,保障车辆高效装卸、船舶顺畅通关,最大限度减少船舶在港停留时间。
四
关税战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正日益显现。但对包括苏州企业在内的中国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有机遇。
作为GDP位列世界城市排行榜第20位、工业产值居于中国第二的产业重镇,苏州拥有足够的信心和定力。毕竟,中国制造、苏州制造能够通行全球,靠的是内功、是阳谋,而这是应对挑战的最有力的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