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新生麋鹿幼崽体长约60厘米,体重约7公斤,我们给它取名为‘呦呦’,希望它健康茁壮成长。”宁夏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王学先说。4月23日,宁夏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诞生了首只麋鹿幼崽。

去年9月25日,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精选了52头(18雄,34雌)体型强壮、精神饱满的个体送上运输车辆,在专业兽医的护送下,跋涉20多个小时的路程,终于安全抵达目的地,开启麋鹿的塞上江南生活。
此次首只麋鹿幼崽的诞生,标志着麋鹿在宁夏种源迁地扩繁工作初获成功,我国针对濒危物种的迁地保护战略取得关键进展,有力推动全球麋鹿数量增长。
数据显示,目前,宁夏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内24只母鹿中,还有8只有待产迹象,麋鹿种群在宁夏的自然繁育正逐步形成良性循环。
“自1986年起,保护区始终肩负着保护麋鹿种群的重任。在多年悉心呵护下,大丰麋鹿种群数量稳步增长,从最初引入时的39头发展至今8216头,其中野外种群3553头,是全球最大麋鹿种群。”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安全保卫处处长薛丹丹告诉记者。
1995年,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次向上海野生动物园输出10头麋鹿,在之后的30年里,先后向浙江、福建、内蒙古、宁夏、天津等25个地区进行种群输出任务,共计输送麋鹿448头,这些迁出的麋鹿很快适应了新的环境,种群不断壮大。
目前,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将进一步扩大选点范围,在适宜麋鹿栖息的地区,使更多麋鹿“落户”新家,同时,野生麋鹿的足迹也正在逐步扩大。麋鹿的蹄印正在成为湿地修复的“生态刻度”,一条贯穿南北的“绿色生命线”正重塑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版图。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华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