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南京城墙看江苏与大湾区的“梦幻联动”
2025-04-27 07:13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王建旸  
1

来到南京怎能不去明城墙看一看呢?4月24日—25日,由江苏省委网信办和江苏省广电总台联合主办的“长三角遇上大湾区”融媒新闻行动主题采访团来到南京城墙博物馆,与巍峨的南京城墙来了一场令人惊喜的“邂逅”。

作为国内最大的城墙类专题博物馆,南京城墙博物馆不仅展示了南京城墙650余年的悠久历史,还挖掘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小故事。采访团来到馆内,一块刻有“刘德华”字样的城砖立即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因与香港巨星刘德华同名,这块墙砖也成了我们博物馆的一处网红打卡点”,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副主任马麟介绍,该城砖产自明代瑞州府上高县,上面刻着“总甲黄原亨 甲首刘德华 窑匠晏文叁 造砖人夫刘德华”,表明刘德华既是实际造砖者,也是技术指导工人。目前南京城墙上已发现16块有其名字的石砖。这种明代城砖烧造严格的责任制,让后人得以一窥当时的生产管理体系。

与此同时,南京城墙博物馆内陈列的巨型佛郎机,更是将历史与大湾区紧密相连。16世纪初,葡萄牙人带着舰船和佛郎机(火炮)纵横四海。嘉靖元年(1522年),葡萄牙人与明朝大军在广东鲤鱼门草鞋湾交战,明军击败葡萄牙并俘获舰船“蜈蚣号”及20余门佛郎机炮。因佛郎机强大的威力,朝廷当即下令南京的兵仗局仿造铜佛郎机。马麟介绍,“根据历史记载当时共制造了26门弗朗机,南京正好13个城门,每个城门能配两门”,于是这批佛郎机便成了守卫南京城墙的利器。

南京城墙不仅承载着军事防御的历史记忆,还与重大历史事件紧密相连。“另一段与大湾区紧密相连的历史就是郑成功的北伐”,马麟介绍,明朝覆灭后,郑成功一直在如今的大湾区及附近的沿海区域进行抗清运动。清朝顺治年间,郑成功在夺取厦门后一路纵深,北伐南京。尽管郑成功的北伐行动最终未能成功,但他的军事行动曾对南京城形成巨大威慑,南京城墙在抵御过程中经受住考验,其坚固程度可见一斑。这段历史为南京城墙增添了厚重的一笔,也成为史学家研究明清军事对抗与城市防御的重要案例。

对于大湾区的采访团成员而言,无论是走在南京城墙之上或是身处博物馆内,都能强烈感受到这座城市独有的历史文化底蕴。澳广视记者关俊然登上明城墙后不禁感叹,“望着不远处的秦淮河与大报恩寺,脑海中不时传来历史的回响”,这种奇妙感受正是源自南京城墙所承载的深厚文化。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建旸/文 赵宇/摄

标签:
责编:陈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