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印发城市更新导则,全流程引导项目实施
2025-04-22 09:04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刘霞  
1

4月21日,记者从南京市建委获悉,《南京市城市更新导则》正式印发,配套案例指引与政策摘编,明确城市更新工作路径与方案编制要求,为各类城市更新项目实施提供全流程引导,支撑城市更新规范化、高质量、高效率运行。

据了解,《导则》依据《南京市城市更新办法》要求,在总结城市更新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融合南京已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进一步明晰城市更新总体工作路径,明确项目更新方案编制内容和要求,分类引导城市更新项目实施。

《导则》对城市更新各阶段工作流程进行系统化梳理,明晰工作路径,明确相关操作流程的内容和要求,支撑城市更新规范运行。

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包括市级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和区级城市更新专项规划两个层次以城市更新专项规划中明确的城市更新单元为对象开展系统性评估,全面梳理总结单元现状问题、更新潜力和更新需求。在单元体检基础上确定单元实施要求的综合性方案,起到落实相关规划要求,指导项目更新方案编制的作用。按照申请入库、动态调整、联动管理的原则,开展城市更新项目库管理工作,已入库项目具备启动条件后,按规定程序纳入城市更新年度计划。

项目更新方案明确项目功能定位、优化功能布局,研究可行的资金平衡方案与实施路径,精细化指导更新项目落地建设。项目实施主体应当依据批复的详细规划、审定后的项目更新方案以及各项管理规定组织实施,办理土地、规划、建设等手续,开展工程设计、施工、验收、运营等工作。项目的维护管理、项目绩效、物业运营、节能环保和公共要素建设等全生命周期管理。

《导则》完善技术要求,提供菜单式工作指引,从六个维度提出重点技术指引,为各区相关部门、街道(乡镇)、项目实施主体等提供菜单式引导,科学谋划城市更新工作,提高城市更新工作质量和效率。

加强民生保障。推动宜居完整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设施,提高小区智慧化水平,健全社区治理机制;建设全龄友好幸福小区,推进相邻小区及周边地区联动改造,加强交通出行无障碍建设,明确城市主要道路以及通道等应当按照标准配备无障碍设施;打造现代化宜居好房子,按照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标准,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提高建筑智能化水平。

提升安全韧性。推进市政基础设施更新,供水、供热设施设备更新,燃气等老化管道更新,排水管网和雨污分流等改造;提高城市建筑安全水平,开展住宅老旧电梯更新,移除违章建设及堆积物品,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加强电动自行车全链条监管;完善消防应急设施建设,补充完善应急设施,设置应急避难场所,加强地下停车场、商业设施、人防设施和综合管廊的改造和建设。

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各类历史文化遗产,分级分类保护各类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历史文化保护区和古树名木,整体性保护历史城区传统格局,保护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进历史资源活化利用,活化利用历史建筑、工业遗产,利用历史城区微空间,补充完善文化展示、咨询问讯等文旅配套服务功能,发展新旧业态有机交融的“文化+”产业;弘扬城市历史文化品牌,加强对各类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阐释工作,构建融入生产生活的历史文化展示线路、廊道和网络;组织开展多样的文化主题活动。

完善产业功能。建设集约高效生产空间,通过回收、转让、租赁等方式,加强对老旧厂区、商业区、校区、楼宇等生产空间的整理与腾退;鼓励培育新型创新产业,针对高校、机构、企业等创新主体差异化空间需求,建设文化创意园、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空间,升级迭代商圈、商业街、商业体和夜市;完善产业服务配套功能,鼓励产业空间增加研发、中试、检测和行政办公、生活配套设施等混合用途,完善创业孵化、人才培训、知识产权、企业融资等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改善生态环境。推广绿建与生态化设计,采用绿色建材和可再生、可再利用材料对既有建筑实施绿色改造,因地制宜增加绿色屋顶、垂直绿化、雨水花园和透水铺装等;提高城市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建筑节能性能,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智能技术,提高城市能源利用效率;鼓励采取低碳绿色出行,建设和完善步行道、自行车道等非机动交通设施,提供便捷的自行车租赁服务,完善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使用。

推进数智建设。数字平台建设,加强生产工艺和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增设智能便民设施、打造智慧社区和“一网统管”的管理模式;智慧场景应用,推动打造居家智慧养老服务场景,加快街区、商圈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加快智慧餐饮、智能出行、数字家庭等新场景建设;数智运维管理,健全完善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构建网络运行安全管理体系,提升通信网络韧性。

《导则》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针对更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主要流程与事项,给出相应的操作建议,形成具有南京特色的城市更新应用型指引。

针对生产类项目强化关注重点:理清产权关系,创新土地管理;制定激励政策,调动主体积极性;合理配置功能,推动产城融合;链接更新需求,强化招商运营。

针对公共类项目强化关注重点:理清产权关系,创新土地管理;制定激励政策,调动主体积极性;合理配置功能,推动产城融合;链接更新需求,强化招商运营。

针对综合类项目强化关注重点:重点从空间布局、设施配置、资金平衡、时序安排等方面进行统筹,避免零散化、碎片化,实现从点状项目更新到片区统筹更新。

南京作为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已出台《南京市城市更新办法》,配套制定规划、土地、建设、消防、城市更新项目库等政策文件,研究制定区级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等技术导则,形成了“1+N+X”政策体系。《导则》的印发填补了项目更新方案的编制指南空白,将进一步推动城市更新各项工作“流程统一、材料全面、行为规范”,使得各阶段工作流程、责任主体、工作内容有据可依,有例可鉴,实现城市更新工作全过程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通讯员 宁建轩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刘霞

标签:
责编: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