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论

坚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十三个坚持”的最后一条,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之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责任,不追究责任,全面从严治党是做不到的,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是全党的共同责任,必须分层分类建立健全责任体系,以明确责任、压实责任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知责、担责、履责。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为什么要坚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以及怎样落实这一政治责任的问题,为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这一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提供了重要遵循。
——《坚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刘靖北(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上海市社联副主席、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原副院长)
注重从党史的科学研究中把握党的发展的基本规律,汲取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积累的思想智慧,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政治传统和重大政治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学好党史、新中国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用具体历史的、客观全面的、联系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党的历史,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创造性地发展了“古今中外法”,为深化党史、新中国史研究的方法论创新提供了重要遵循。
——《以大历史观把握党的历史脉络和发展规律》张天驰(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
2015年1月,全国首部由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推出的《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开始在全省实施。《决定》包含十九条具体内容,从意义、原则、组织架构、资金来源与使用、实施办法、活动开展、公共阅读服务场所和设施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对促进全民阅读作出了规定。
——《促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韩松林(作者为江苏省全民阅读促进会会长)
论见

2020年11月,在教育部推动下,各高校联合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要进一步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推动文科专业之间深度融通、文科与理工农医交叉融合,融入现代信息技术赋能文科教育,实现自我的革故鼎新,新文科建设势在必行。2023年10月,江苏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本科高校新文科建设的意见》,提出了新文科建设的“江苏方案”,强调“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数字人文、智慧教育等新兴学科专业建设”。在数字技术和人文研究不断融合的趋势之下,数字人文不仅成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也是一种新的人文研究方法,为高校人文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生长点、突破口和方法论。
——《数字人文赋能高校新文科建设》许志强 陆和健(作者为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副院长。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四新’形势下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江苏经验研究”〈项目号:D20200146〉与扬州大学2021年校教改课题重点项目“新文科背景下文科师范生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研究”阶段性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施好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打造校企地联合创新平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要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效。”这一重要论述强调,高校必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以校城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深刻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城市,作为区域人口、产业及资源的汇聚中心,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不言而喻。
——《校城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王建慧(作者单位:常州大学瞿秋白政府管理学院。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管理学一般项目“地方高校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与保障机制研究”〈21BGL294〉研究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高校作为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根铸魂、立德树人的重大责任,应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办学治校、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和各环节,推动共同体意识在高校教育中落地生根,形成全方位、系统化、可持续的育人体系。
——《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高校落地生根》胡龙宇(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团委。本文为2022年南京工业大学统一战线工作研究课题“新时代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与2023年南京工业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路径研究”研究成果)
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主流价值观是一个国家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形象建构的重要内容。今天,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中国,对外传播主流价值观,不仅契合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在要求,而且符合对外展示国家形象、获得更多理解和支持的现实需要。做好主流价值观的对外传播,必须牢牢把握时代要求。
——《把握主流价值观对外传播的时代要求》高 远(作者单位: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地。本文为2024年度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来华留学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认同及路径优化研究”〈24MLD004〉的研究成果)
智库

面对全球产业革命与高等教育变革的双重浪潮,我国高等教育体系正经历着结构性调整与范式重构。作为高等教育大省,江苏省在国家战略指引下高位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通过实施“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计划”,构建起分类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的教育生态体系。面对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重要机遇,在教育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中,应用型大学如何在教育科技人才的一体化发展中,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应用型高等教育建设路径?要回答好这一问题,首先要明确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的着力点。
——《新时代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的着力点》张玉勤(作者为盐城师范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