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班”观察②丨是校企共生还是“剃头挑子一头热”?“订单班”如何实现真融合?
2025-04-18 13:36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国亚妮  
1

编者按:在高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就业竞争白热化的当下,不少“订单班”凭借“入学即签约”“毕业即就业”的承诺,成为众多家长眼中的“就业香饽饽”。是“就业香饽饽”还是“包分配陷阱”?是校企共生还是“剃头挑子一头热”?订单班学生突围之路又在何方?交汇点新闻推出“订单班”观察系列,带您一起破除信息茧房,打破学校、企业、家长、学生之间的信息壁垒,走进真实的“订单班”世界。

眼下,“金三银四”的求职旺季已经到来。传统职教班往往存在着培养目标宽泛、技术滞后于产业等诸多问题,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需求存在较大脱节,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不足。而订单班则是由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提出具体要求,学校按照这些要求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通过这种订单式培养模式,能够让学生更快地适应产业升级和技术提升,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对口率。

订单班如何实现校企共生?实际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如何相结合?订单培养如何破解产教“两张皮”?针对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双向选择,铺就职业发展“快车道”

双选机制,被视为订单班实现“校企共生”的关键环节,其核心在于学生与企业之间的双向选择权。

“订单班招生一般有一定的方向性,如流通类企业往往招收药品经营与管理、药学专业的学生。通常由相关企业在学生二年级第一学期学完基础课程的时候进行招生,相关专业的学生自主报名,企业HR会综合考虑生源地、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基本素质等择优录取,人数一般在30—50人不等。”江苏医药职业学院药学院副院长熊存全说。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老百姓大药房储备干部班开班仪式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与无锡村田电子有限公司合作的村田订单班主要面向智能制造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招生。“招生选拔通过自主报名、理论和实践测试、面试三个环节。最终选拔出具有较好理论基础和实践动手能力,有意向从事设备调试、设备维护岗位工作,朝着机电工匠方向发展的学生。”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党总支书记鲍都娇说。

然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职业发展规划可能随着实践而变化。进了订单班之后,学生是否还能适时调整规划?

“订单班有动态调整机制。在培养过程中,随着学生和企业之间的相互了解,部分学生对相关岗位的认知越来越明确,有退出的可能,学校和企业会重新招生进行补充。”熊存全说。

从实践来看,双选机制既为学生提供了职业发展的“快车道”,也为企业精准匹配人才搭建了桥梁。“村田订单班的就业率在95%以上,毕业后起薪一般在6600元/月,毕业生三年内离职率低于3%,还会吸引一些非订单班的学生加入公司。”鲍都娇说。

理论扎实,实践并进

“其实,订单班与普通班总体培养周期上并无太大差别,订单班是在普通班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部分专业课程或岗位课程根据企业需求进行改造或增设,理论与实践的比例约等于1∶1.2,其中顶岗实习时间为40周。”熊存全说。

熊存全解释,因主管部门在人才培养方案上有统一规定,如公共基础课程比例不低于总课时的1/4,故订单班的课程体系是在校企双方洽商的基础上,从学生毕业即可上岗角度出发,在普通班课程体系的基础上,部分专业课程或岗位课程根据企业需求进行改造或增设而得。

和普通班不同的是,订单班的课程与企业的需求结合得更加紧密。

村田公司总经理为村田班学生上职业素养课

“村田订单班的学生在大一期间以在校理论教学为主,同时进入企业进行岗位认知实践;大二期间由职业工程师团队为学生讲授部分专业实践课,课程项目为源于企业现场案例,如机电产品三维设计以输送带的三维装配为项目案例;大三期间学生进入企业开展岗位实习,企业配备导师团队为学生进行现场指导。”鲍都娇说,“我们每学年会根据学生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考核评价结果动态调整班级学生,淘汰几个学生则可以从同专业优秀学生中选拔几个进行补充,一般调整人员不超过5个。”

然而,过度聚焦操作技能,可能导致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的问题。在订单班的培养模式中,由于过于强调满足企业当前岗位的技术需求,教学过程往往会集中向学生传授具体的操作技能和流程,以使学生能够在入职后迅速适应工作环境。这种对操作技能的偏重,很容易忽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而影响学生的长期发展。

因此,如何让订单班不仅是企业的“人才工厂”,而且是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共赢的平台,考验着校企合作的智慧与深度。

订单式培养如何破解产教“两张皮”

订单班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课程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课程更新速度自然也应跟上产业升级的脚步。在实际教学中,如何缩小订单班学生所学技能与市场需求的差距?

“学校和企业在教学设计及课程标准制定中,均要求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案例、技术标准进行教学。”熊存全表示,学校主要通过定期组织校企联动教研活动、在线课程、数字教材等途径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技能,迭代课程内容。

“订单班的课程体系由学校和企业协商制定,行业协会也会参与课程体系的制定和审核。我们在课程体系中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案例,实时更新迭代课程内容,如智能设备调试与维护课程便是根据企业最新设备及时更新设备调试和维护内容。”鲍都娇说。

此外,企业直接参与教学,更是确保“订单班”培养的学生能力与企业需求精准匹配的关键一环。

上个月,南京长安产业学院正式成立,这个由南京城市职业学院与南京长安汽车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学院,以培养创新型、复合型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将企业技术标准、生产工艺引入课堂。

南京长安产业学院实践场景

“我们在前期会植入相关课程和培训,包括请企业内的技能大师上课,以及加入企业文化相关的课程,同时也会邀请这些学生到我们企业去参观、实习等,相信学生们能对长安的企业文化融入得更快,更有归属感。”南京长安汽车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席庆芝说,“相信订单班的学生到了企业以后,在工作环境上也能够更快适应,在技能实操上也能进步得更快。”

当然,要破解“两张皮”,不仅是学校在教学上作出变革,更要在对行业的理解、市场的研判上下功夫。此前,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相关人员对该校的“地铁订单班”很自信,认为学生根本不愁就业,前景广阔。但江苏一所高职院校却有着不同的判断,“随着2024年9月1日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市政基础设施资产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实施,地铁建设的大扩张时代已经结束,市场已不同以往,有些岗位趋近饱和状态,这样的大背景下,不能用以往的眼光来看待地铁订单班,得做出及时调整。”

校企之外,江苏已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提升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为加快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有力师资保障。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国亚妮 李艳玲

标签:
责编:胡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