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委金融办常务副主任、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长 巩海滨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今年,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中,进一步强调要抓好金融安全。近年来,全省金融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守牢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全力打造金融安全“示范区”,以高水平金融安全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党管金融,把牢金融安全“定盘星”。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金融工作的大政方针和改革发展决策部署,积极营造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金融生态。扛起地方金融管理体制“重塑性”改革政治责任。组建省委书记、省长任“双主任”的省委金融委员会,建立地方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统筹抓好地方金融改革发展稳定的制度设计、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完善地方金融系统党建工作体系。一体推进国有金融企业和非公金融企业党建工作,促进金融企业党建与公司治理深度融合。举办推动全省金融高质量发展、防控金融风险系列专题培训班,着力提升干部工作本领和斗争精神,打造“江苏金融铁军”。构建央地金融工作协同新格局。率先在全国建立央地金融工作协调机制,建立跨部门联合会商体系,强化监管协作、信息共享、政策协同,积极构建央地金融管理部门在强党建、严监管、防风险、促发展方面“一家人”“一股绳”“一盘棋”的监管格局。
坚持聚焦重点,打好风险防控“总体战”。认真履职、积极担当,切实把风险隐患消除在未发之时、化解在成灾之前。稳妥推进中小法人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持续深化农信社改革,推动组建江苏农村商业联合银行。市场化推进问题村镇银行改革重组,分类分层分阶段完成改革化险目标。目前省内法人金融机构主要经营指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高风险法人金融机构保持“动态清零”。全力遏制大型企业债务风险传导蔓延。健全协调稳定企业融资环境制度,用好民营企业融资会诊帮扶机制,坚持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引导金融机构维护暂时遇困企业融资环境稳定,助力企业渡过难关。完善上市公司退市风险防控化解工作预案,多措并举稳妥应对上市企业退市风险,2024年推动3家上市公司通过破产重整实现“涅槃重生”。落实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会同省有关部门建立建筑企业转贷支持机制,帮助化解房地产、建筑业风险。系统推动地方金融组织减量提质。开展全省地方金融组织“两清、四严、两整治”专项行动,推动44家“六类”地方金融组织终止经营资格,向社会公示“失联”“空壳”等不合规地方金融组织191家、列入经营异常名录132家,省内金交所、在业农民资金互助社实现全面“清零”。扎实开展涉众金融风险防范处置。出台全省非法集资举报奖励办法,建立12345非法金融活动举报平台、非法集资可疑资金异动监测、非法金融活动风险网格化排查“三位一体”监测预警体系,强化打早打小、群防群治。持续保持对非法集资高压严打态势,开展专项行动,对重大非法集资案件,实行领导包案制,“一案一策一专班”推动风险化解处置。2024年,全省新发非法集资刑事案件数、涉案金额和参与人数较峰值分别下降75%、69%、87%,案均金额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九分之一,涉金融类信访数量压降32%,相关工作获得国家打非联办的充分肯定。
坚持靠前作为,下好守护安全“先手棋”。坚持预防为先,标本兼治、稳妥有序、守住底线,持续巩固金融长治久安基础。构建高水平一体化风控体系。建立金融风险防控应急指挥中心,定期剖析风险隐患,统筹调度防控精兵,适时跟踪问效督战;建设完善全省地方金融监管与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平台,打造地方金融科技“智慧大脑”,全域全时开展金融风险扫描预警,推动风险早期纠正化解;完善中小法人金融机构挤兑风险、上市公司退市风险、金融突发事件等应急预案,提高应急管理能力。推动地方金融生态好中向优。以金融强省目标为牵引,深入推进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充分调动基层政府金融生态建设积极性。强化资本市场风险问责、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风险通报等机制约束效应,推动风险防控责任落到具体地区、单位和人员。建立全国首个地方金融与司法协同治理工作机制,推动建立100个金融矛盾纠纷调解服务点,着力打造金融生态环境优的江苏品牌。落实服务高质量发展重大要求。坚持以“五篇大文章”为抓手,制定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24条”举措,持续推动金融资源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2024年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89万亿元,新增本外币贷款2.36万亿元,均居全国第一,金融业增加值9206亿元,居全国第二。省属金融企业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同类机构前列,数字人民币试点主要指标持续位居全国前列,南京、昆山国家级金改试验区成果丰硕,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等做法受到中央金融办、中央改革办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