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时论|48万亿内需大市场,如何接住出口转内销?
2025-04-15 20:37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袁媛  
1

近日,扬州曙光牙刷厂200万件外贸尾单牙刷,通过京东自营一销而空。面对美国滥用关税政策造成的全球贸易市场波动,国内几大电商平台和零售巨头纷纷宣布支持出口转内销,出平台、出技术、出渠道、出补贴,帮助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这一场大规模互助,为外贸行业送去“及时雨”。

出口转内销不是新现象,但在今天呈现出新的特点。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8.8万亿元,相当于对美出口额的10倍有余。因此,尽管当前我国外贸企业受到较大冲击,但出口转内销的条件反而比以往更为成熟。14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既是经济发展的“稳定器”,更是应对外部冲击的“战略纵深”、支持外贸企业的“坚强后盾”。

外贸牙刷库存售罄,是出口转内销市场活力的缩影。我国制造业经过数十年国际市场竞争的淬炼,早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和过硬的产品质量。以我省为例,南通叠石桥家纺、常熟服装等产业集群,凭借长期服务国际市场的经验积累,在转战内需市场时展现出独特优势。“出口货卖出国产价”,不仅能帮助外贸企业渡过难关,也能为消费者带来更多高品质、多元化的好商品,有利于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出口转内销前景乐观,但也要清醒看到,从“代工生产”到自主品牌,从适应海外标准到满足国内需求,这中间横亘着产品设计、渠道建设、品牌塑造等多重关卡。外贸企业的急难愁盼问题,不能光靠自救来解决,破解这些难题需要打好政策组合拳。商务部持续开展的“外贸优品中华行”等活动,搭建起内外贸对接的桥梁;多地出台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为企业转型注入动力;电商平台推出的15天急速上架通道,用数字化手段缩短了商品与消费者的距离。这些举措形成合力,正在重塑外贸企业的生存发展生态。

当然,政策支持不能替代市场法则,帮扶措施终究要转化为企业的内生动力。哪怕是一把牙刷,国外消费者偏好硬毛,国内用户更爱软毛,其中的差异,也需要深耕市场才能把握。对外贸企业而言,把目光转向国内市场,与其作为应对危机的被动选择,不如视作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越是眼光长远、主动作为,出口转内销的潜力就越大,企业获得的成长空间也就越大。

出口转内销,是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政策的一部分,做好这项工作,还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发力。我省作为开放型经济大省,理应在破除制度性障碍方面先行先试。比如,完善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体系,深化综合保税区内销选择性征收关税试点,这些基础性工作为全国提供了实践样本,也为江苏外贸企业提供了转型动力。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制度衔接的矛盾逐渐显现。国际认证与国内标准如何顺畅对接?跨境数据如何实现安全流动?涉外知识产权如何保护使用?这些问题需以制度型开放为突破口寻求新解。

风物长宜放眼量。出口转内销的实践启示我们,危机中孕育新机遇,关键在于处理好“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如一,适应市场需求的创新举措持续更新;扩大开放的决心坚定不移,参与国际竞争的方式方法与时俱进。坚持系统思维,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用好改革开放关键抓手,定能推动更多外贸企业在双循环中实现蝶变,为中国经济巨轮破浪前行提供不竭动力。

标签:
责编:魏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