隙光书局,在文学与艺术中找到生命的光亮
2025-04-15 18:58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浦琼月  
1

生命存在缝隙,而那恰恰是光照入之处。

在南京市高淳区淳溪街道“残疾人之家”,一间75平方米的“隙光书局”,成为残障人士的精神栖息地。

隙光书局

平日闲暇之余,家住附近的孙来生便转动轮椅来到这里,在琳琅满目的书架中,他精心挑选一本书,随后沉浸在书籍的世界里,悠然度过美好的阅读时光。

据悉,“隙光书局”自成立之初便秉持“无障碍”理念,弧形家具、1.2米高的书架适配轮椅使用者,触感绘本与盲文书并排放置,为不同需求的残障人士提供便利。通过与凤凰数字传媒等企业合作,书局汇集了全球残障作家的优秀作品,成为南京市首个残障主题文化空间。

孙来生正在读书

“对于我们残疾人而言,这里宛如天堂一般,能够忘却外界的纷扰,沉浸在知识的海洋,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方宁静天地,获得心灵的滋养与力量。”孙来生告诉记者。

“每月最少要来十来天,这里给了我新能量。”残障读者周先生表示。

另一位常客黄女士则将书局称为“心灵树洞”:“在家苦闷时写下的心事,在这里分享后,快乐就有了回音。”

虽然行动不便,孙来生风雨无阻,每天来到淳溪街道残疾人之家里隙光书局,并成为这里的主理人,带领日间照料的残疾人朋友阅读、写作,每到周末,孙来生还会带领大家举办读书会,分享交流彼此的阅读感悟,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文学爱好者热爱聚集于此。

“读书会上,大家都会把自己的阅读感悟写出来,但是苦于没有地方发表,于是我们想办一本自己的杂志。”孙来生说道。

2025年3月,在高淳区淳溪街道“残疾人之家”的帮助下,一本由残障人士主创的文学杂志《隙光》正式创刊,以33页的篇幅承载着他们的励志故事与生命感悟,成为全国首个以残障群体为核心创作力量的文学刊物。

《隙光》杂志首期封面

在创刊仪式上,《隙光》杂志主理人孙来生诵读发刊词:“那些被折叠的时光/被误解的沉默/被重力困住的身体里/始终涌动着未名的诗行……”记者看到,杂志设有《社工日志》《生命礼赞》等专栏,既有专业社工与残障群体的平等对话,也有残障作家“以笔为翼”的生命诗篇。

《隙光》杂志发刊词

作者代表陈女士分享创作感悟时写道:“命运的狂风把我吹向荒漠/我又饥又渴/就算是枯萎也要留住芳香。”她坦言,写作让浮躁的心沉淀下来,赋予生活新的意义。

孙来生表示:“在《隙光》,每个灵魂都能找到停泊的港湾。”

“建书局的初心,就是想让光照进生命的裂缝。”高淳区淳溪街道“残疾人之家”负责人告诉记者。“当一位沉默三年的精神障碍青年在杂志上发表第一首诗时,我们看到了文化疗愈的力量。”

目前,《隙光》杂志每期印刷300册,除向本地残障家庭赠阅外,还通过“数字共读”计划与新华书店、区图书馆联动,辐射全国读者。正如创刊号封底所印:“我们不是被定义的标本,而是正在生长的森林。”在这片文学森林中,每一棵树都在裂缝中执着地追逐阳光。

记者了解到,“隙光”项目不仅是文化助残的创新实践,更为残障人士提供了表达自我、融入社会的平台。高淳区残联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推广“文化+助残”模式,让更多残障人士在文学与艺术中找到生命的光亮。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浦琼月

标签:
责编:浦琼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