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建筑领域是我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随着城镇化率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我国建筑领域尤其公共建筑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将保持刚性增长,节能降碳潜力巨大。记者从能源部门获悉,江苏公共建筑能源管理服务平台“江苏公共建筑能源医院”近日在宁成立。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近日举行的2025年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推进会上传来数据:初步测算,与2020年相比,2024年全国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人均综合能耗、人均用水量分别下降4%、5.05%、4.88%,为完成“十四五”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控制指标进一步夯实基础。
按照我国《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要求,各地要推动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鼓励建设零碳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持续推进公共建筑能效提升。
江苏共有公共机构2.8万余家。去年迎峰度夏期间,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出台《关于加强全省公共机构迎峰度夏期间节约用电管理助力电力保供的提示函》,对全省各级机关、高校、医院等公共机构提出了严格空调使用管理、充分利用自然光照明、减少设备待机能耗、合理减少电梯使用、加强重点区域节电管理以及积极配合电力需求侧响应等6项节电措施。全省公共机构楼宇用能数据,均已接入江苏新型负荷管理平台,接受在线实时监测和分析;电力部门可根据公共机构在历史相似温度、相近日期的用电数据,计算负荷基线,通过对比基线负荷与实时负荷,得出节约用电情况,为进一步节能减碳提供数据支撑。

二季度开篇,江苏公共建筑有了专业“节能医生”,国网江苏营销服务中心、国网(苏州)城研院等10家单位成为“能源医院”常务理事单位,借助其强大专业实力,未来,作为能源管理专业化平台,“江苏公共建筑能源医院”将整合产学研用资源,构建“体检—诊断—治疗—监测”全链条服务体系,为公共建筑提供健康咨询、节能改造、智慧运维等全方位服务方案,推动建筑领域降碳增效;亦标志着江苏建筑领域绿色转型进入精准化、专业化新阶段。

首批由国家电网江苏电力及东南大学的10多位专家构成顾问团队,并与盐城高新区投资集团、苏州高铁新城环秀湖酒店等企业签订首批项目合作协议,覆盖产业园、酒店、商业等多类建筑。
专家们提出,“能源医院”的成立既为江苏公共建筑的能源管理带来了全新路径,随着服务网络不断完善,这一“江苏探索”也有望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绿色建筑发展提供经验借鉴,为实现建筑领域“双碳”目标提供创新样本。
将围绕用户不同需求,未来江苏公共建筑能源医院将“全科体检”“专科问诊”“综合治疗”三级服务体系,从基础“体检”,到专项改造,提供全流程服务,预计年节能率可达15%—30%。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倪敏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