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电网的“天敌”之一。强风来袭,全省各地户外输电线路、杆塔、变电站……矗立在野外的电力设备备受考验。电网系统如何“顶风而上”?如何为恶劣天气下的生产生活用电护航?
截至今天(4月12日)下午,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从国网江苏电力了解到,全省各地供电部门已及时派出巡检队伍,见缝插针修复因大风引发的电力故障点。
新科技:“激光大炮”使命必达
电网线路通常架设在几十米高空。强风吹过时,导线会发生明显摆动,风偏幅度过大、导线承受很大拉力,可能导致断股、断线、短时放电等问题。而承载这些线路的杆塔,也并非完全无敌。
广大电网设计之初虽已考虑到恶劣天气的工况,但在一些地质条件不稳定、土壤松软的地区,连续大风仍可能造成塔基松动甚至塔体倾斜。大风还会带来一种“间接风险”——异物搭挂。像塑料薄膜、广告布、断裂的树枝等,被风卷起后极易挂到电线上,不仅可能造成短路,还会引发设备保护动作,导致局部停电。

记者了解到,针对异物挂线,国网江苏电科院研发了激光除异物装置,采用AI图像识别和自研云台技术,可自动锁定、跟踪并精准清除输电线路上的飘挂物,全程无需停电或人工登塔,作业效率提升50%,安全又高效。
大风暴雨天气来袭,早在11日一早,国网无锡供电公司输电中心便防患于未然,在110千伏塘电线使用激光炮消除挂在输电线路上的异物,保障无锡全市用电安全。为防止倒伏树木影响电力线路运行,又联合市政绿化部门在蠡湖大道、东前路等道路上,对重点区域供电线路存在的树障线缆问题隐患开展前置治理。

硬功夫:加固杆塔,提升抗风能力
记者从国网江苏电力获悉,早在2023年秋天,江苏已完成全省范围内“密集输电通道抗风能力全面校核”,并对输电线路加装重锤,增加支撑绝缘子等,进行防风偏加固。
国网江苏电力创新研发的“原位螺孔”和“夹具式”两代无损加固技术,可在不停电情况下,提升杆塔30%以上抗风能力。该技术在南通等地成功应用,去年助力沿海城市有效抵御了台风“贝碧嘉”等考验。
软实力:大数据预警预判风险
国网江苏电科院为电网运行设计了气象风险预警工具——“电力气象”微应用,并部署在新一代电网生产管理系统PMS3.0中。
微应用接入气象部门的预报数据,可结合电网设备的实际抗灾能力,智能分析强风、强降雨等天气的强度、落区与持续时间,评估线路灾害风险,自动生成设备风险清单,推送给相关运维单位,指导开展特巡与隐患排查。
针对此次极端天气,国网江苏电科院利用微应用,发布冷空气大风预测报告,开展24小时应急值班,与江苏省气象局开展会商,实时跟踪气象动态,辅助一线应急抢修决策。
这几天,市民、野外劳作的村民或者户外作业者,若发现电杆倾斜、电线断落或变压器异响,请立即远离8米以上,并拨打供电服务热线95598报修。
用电贴士!涉无人机、新能源车充电


不在室外晾衣物,勿趁大风放纸鸢。
及时加固大棚薄膜,将室外易漂浮物收起,避免刮至电线上导致跳闸。
勿在电线下方逗留或使用无人机,避免触碰带电设备。
勿自行修剪靠近电线的树木;检查屋顶光伏板、太阳能热水器等室外设施是否牢固,避免因大风坠落。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倪敏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