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旅游,南京怎样写好一个“大” 字
2025-04-09 07:41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顾巍钟  
1

“清明假期3天,我们共接待游客近4000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四成。”南京幕燕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苏晔兴奋地对记者说,自从去年10月南京核载千人的豪华游轮“长江之恋”投入运营后,长江旅游吸引力明显增强,穿过南京长江大桥的“夕阳之旅”已经火爆出圈。

据了解,“长江传奇”游轮开通4年来,已累计运营1900航次、接待游客42.7万人次,总营收超7400万元,这对南京长江旅游而言,是个不小的突破,但和南京十里秦淮水上游200万人次的年接待量,以及武汉、重庆等长江游热点城市客流量相比还有不小差距。

乘坐豪华游轮,

来南京“看海”去

4月5日晚6时,满大厅的游客正享用着自助餐,“长江之恋”号游轮悄悄驶离五马渡码头,开始“夕阳夜游”之旅。透过宽大的舷窗,远处的燕子矶临江峭立,八卦洲洲头把宽阔的长江分为南北水道,八卦洲大桥凌空飞过,幕府山贴着江岸迤逦退去……江、岛、山、桥一体,为溯江而上的游轮编织了立体壮阔的城市背景。

春江水清,潮平岸阔。游船远离八卦洲后,江面一下子扩展到两三公里,放眼望去江水茫茫、水天一色,渐渐远离的八卦洲洲头在此时像极了陆地的边缘,若不是两边城际线的“提醒”,还真的以为置身大海了。难怪一些网友把长江比作“南京的海”——“想看星辰大海,不必跋山涉水,来南京长江游一趟就行。”

南京长江五马渡码头。 (受访者供图)

船到长江大桥,亮化打开,桥灯映照之下,南北桥头堡“三面红旗”雕塑更加鲜艳夺目。江中仰看,大桥如钢铁巨龙凌空飞架。透过高大的桥孔,前方狮子山上的阅江楼显得格外玲珑剔透。夕阳与灯火辉映,大桥与山楼呼应,这趟江船旅行在此刻迎来了高光时刻。尤其是船过大桥后,夕阳洒落江面,眼前变幻出一片“橘子海”,一边的下关滨江高楼耸立,前方江水从天际奔涌而来,经潜洲两侧汇流而下,游客们纷纷掏出手机抓拍下眼前美景。

抵近潜洲时暮色已渐浓,从江南的中山码头、火车主题公园、电厂旧址公园到江北的浦口火车站、江北市民中心、长江之舟渐次亮灯,江两岸“暖色一片”,尤其是中山码头、浦口火车站隔江对景、遥相呼应。为避开东西向大货轮,从中山码头往返浦口四号码头的“宁浦线”轮渡满载乘客,呈S形横穿江面。同行的南京长江行邮轮公司经理方志坚介绍,去年10月浦口火车站街区开放后,宁浦轮渡就火起来了,乘客量从过去每天六七千人次增加到1.3万人次。

随着夜幕降临,游船来到江心洲,壮美的江景也渐渐朦胧:从潜洲到江心洲洲尾段,两岸亮化稀疏且不连贯,近处的洲岛岸线变得模糊,背后的城市轮廓只能依稀可辨,前方的江心洲大桥也是影影绰绰。但视线越过江心洲眺望江南主城,能从星星点点的城市里,分辨出江苏电视塔、青奥双子楼、苏宁睿城这些亮灯的高大建筑。返程时,船过大桥,前方的幕府山、八卦洲因都没有亮化,江面一下子黑了下来,这时的游轮一晃又成了“夜航船”。

“沿江亮化尚不尽如人意,但夕阳下江景足够震撼唯美,‘夕阳夜游’班次很受欢迎。”苏晔介绍,由于沿江亮化只在周末和双休部分打开,为规避亮化不足带来的体验差,“夕阳夜游”航班只到周末才开,2022年以来,运营250余个航次,接待游客五六万人。虽班次不多,但夕阳下的江桥风光和沿江夜景,让南京长江游出片出圈,各地游客纷纷慕名而来,每逢暑假等节假日,外地游客占比更是高达九成。

大城坐拥大江,

“白天游”也有得看值得看

除了“夕阳夜游”航线,南京长江游轮每天正常开行上午10时、下午3时两个航次,2小时一趟来回。苏晔说,南京是沿江城市中唯一常态化开行白天班次游轮的城市,每年十几万长江游游客中,白天班次游客占比达到九成。

“敢于在白天开通长江游轮,是因为南京城市江景确实有得看、值得看。”省文旅厅二级巡视员陈劲松评价说,南京是江苏沿江城市中唯一跨江布局的城市,与长江沿岸同以滨江旅游闻名的城市相比,南京山水城林、洲岛湿地众多,从八卦洲大桥到江心洲大桥13.5公里航线中,沿江既有“万里长江第一矶”燕子矶,也有绵延5.8公里长的幕府山。江中则有长江第三大岛八卦洲、“不开发岛”潜洲、生态科技岛江心洲等。更有外秦淮河、金川河、夹江等江河贯通大江,河湾景观十分丰富。“南京,是长江沿线同时拥有大江、大山、大城、大岛的城市,这是上游滨江城市和下游平原城市所不具备的。”

万里长江流到南京,变得江阔水深流急,万吨海轮可以上溯南京。“长江之恋”豪华游轮是长江干线上最大的双体游船,船长95米、上下5层,额定载客1000客位,集观光游览、餐饮婚庆、会务研学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乘坐这艘豪华游轮游览南京,江山洲岛美轮美奂,城市风貌可圈可点,堪称对南京拥江发展和沿江环境综合整治成果的一次“检阅”。

自2015年国家级南京江北新区成立后,江北开发已逾10年。记者看到,沿江开发已从南京长江大桥延伸至江心洲大桥,城市带绵延10公里长,南京跨江布局的“世纪构想”,有了不错的开局。在江南,本世纪以来幕府山矿山复绿历时10年,燕子矶老工业基地搬迁又历时10年,如今幕府山已成为江边绿色屏障,获评“省级森林公园”,燕子矶周边拆迁后重现巍峨之势,和幕府山形成“沿江山外山”的壮美景观,“燕矶夕照”“幕府登高”“永济江流”等金陵四十八景“昔日重现”。从上元门到老下关,金陵船厂、和记洋行、中山码头、铁路栈桥等工业遗产、民国建筑经保护利用,连片串成滨江风光带。

船行江上,换个视角看城市,江上美景让人沉醉,建设遗憾也看得真切。桥北段,最早落户的明发滨江、威尼斯水城等“超级大盘”紧挨着长江,由于公共建筑少,看上去较为单调、缺少看点。下关段,滨江高层住宅密集,犹如一堵高大的“墙”,遮挡了狮子山阅江楼西望长江的宽大正面,这不能不说是个不小的遗憾。

掘金长江游,

要打开更大格局更广视野

坐拥大山大江,岛湾资源丰富,南京长江旅游随着城市拥江发展开始逐渐升温。但沿江亮化尚未跟上,这也让南京的长江游呈现出不同于其他长江旅游城市的三个特点:白天胜过夜晚,傍晚胜过白天,远景胜过近岸。对此陈劲松认为,南京亮化要补课,但白天长江游也具吸引力,未尝不是一件幸事。

“对水上旅游来说,城景是基础、亮化是点缀。”陈劲松认为,和上中游长江旅游城市相比,南京大江风貌独具,长江气象万千,置身高大游轮上,特大城市是“摊”在长江两岸的,观景更具透视性、纵深感,美景不只在江边,还有整座城市,游线也不只在晚上,白天晚上都要做。

这样的江景特点、旅游构想,基于南京长江的资源禀赋。与其他城市相比,长江重庆段窄段为主,平均宽度五六百米,武汉江宽了不少,平均宽度也才1300米,而南京长江段宽有两三公里。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历史上江南主城除了老下关,滨江地区都是“边缘地”,城市最有活力的地区不在滨江,不像其他城市围绕长江形成中心。由于江面开阔、视点远,即便城市滨水建设,南京也难以达到武汉、重庆那样的观景效果,更何况沿江分布大面积的洲岛、河湾、湿地,都是弥足珍贵的自然资源,也是不可复制的旅游题材,必须好好保护利用。

南京幕燕滨江风貌区水清岸绿,生态风景如画。 方东旭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长江旅游打开更大格局更广视野的同时,不能忽略滨江地区城市设计、氛围营造。南京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城市设计与建筑管理处处长苏玲举例说,同样是滨江地区,江北滨江、大桥南岸要比下关滨江更具观赏性,江北滨江从浦口火车站街区、江北新区市民中心到扬子江生态公园,最好的岸线留给市民公园、公共建筑,大桥南岸两边建了上元门城市客厅观江平台和网红打卡地映虹桥,不但把市民游人引导到江边来,建筑本身也成了江边风景,而下关滨江高层小区扎堆,显得拥挤局促。为此她建议滨江地区更加注重水岸开放、细部打造,形成滨江近景、城市远景的呼应和层次感。

灯是城市夜的“眼”,好的亮化能为滨江旅游画龙点睛、烘托气氛。苏晔介绍,城市亮化已成为南京滨江夜游的最大短板,长江南京主城段主要景观点位中,仅五马渡码头、浦口火车站、江北和下关滨江岸线、映虹桥等每天常态化亮化,南京长江大桥、中山码头周末双休亮化,其他如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江心洲长江大桥、紫峰大厦、河西金鹰、江苏电视塔等城市地标,大多只是“视情亮化”。苏晔建议南京借鉴武汉等城市亮化经验,建立城市亮化协调统筹机制,对城市地标、公共建筑、重点景观亮化统一调度,对绿化暗区、滨江山体“补光提亮”,以长江视角对城市整体亮化,把“夜游长江”打造为亮眼城市品牌。

“南京发展长江旅游,就要立足‘大’字,‘大’要有‘大’的样子,要把大山大江大城的文章做足,而不可罔顾自身条件简单模仿其他城市。”苏玲介绍,由于江面开阔,长江游南京看的是城市轮廓、散点透视。江南地标建筑集中在鼓楼—新街口、河西CBD两条轴线上,今后要继续强化这个城市结构,作为河西“前庭”的江心洲尤其要控制好建筑高度、开发强度;江北新区作为市级新主城,从建设之初就面向长江开发,要进一步强化CBD建设,敞开老山视廊,展现其背山面江新主城风貌。因此,在补上亮化短板的同时,还要更多发力美好城景建设,立足全城布局长江游,白天夜间航班一起抓,早日将长江旅游打造成南京的一张新名片。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顾巍钟

标签:
责编:严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