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客共享,让“茉莉花”开在春日心田
2025-04-09 07:14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陈洁  
1

眼下,江苏大地春色正浓,文化之花也在这片土地上绚烂绽放,与春光交织共舞。在江苏省委宣传部的统筹部署下,江苏省演艺集团持续推进 “群众点单” 机制,深化 “定制演出” 模式,让“茉莉花开” 文艺直通车以更为精准的服务、更为鲜活的呈现,驶向全省 13 个市的试点村(社区)。

从“本以为”到“没想到”,群众的反应太真实

3月7日晚,南京市栖霞区文化艺术中心青春剧场内一场别开生面、谐趣横生的木偶戏表演拉开了3月“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专场演出的序幕。

传统的幕后表演、创新的人偶同台,外加巧妙的答题和木偶互动环节,使这场演出既老少咸宜,又寓教于乐,居民朋友们对该场演出表示了极大的认可:“这可比在家看电视有趣多了!”

而在无锡梅村的“梅里小剧场”,由江苏省演艺集团话剧院带来的原创古装轻喜剧系列话剧《新龙门客传》同样创新了表演形式,演出前特意加上了暖场环节,邀请观众上台和演员进行互动。这种近距离接触的方式受到了在场观众的热烈欢迎,刚开场时便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该场演出的带队负责人、集团话剧团运营部侯俊感叹道:“本以为无锡的观众会更偏爱戏曲,没想到像我们这种通俗易懂、改编自经典IP的话剧也是相当受老百姓喜爱。”演出当晚,500多个座位坐得满满当当,笑声与掌声交织,气氛极其热烈。

此外,在南通海安,一场既有西方古典音乐的经典之作,又有中国观众耳熟能详旋律改编的独奏重奏音乐会将观众带入了美妙的音乐世界;在徐州贾汪,器乐组曲、舞蹈、扬剧、魔术表演、越剧等各具特色,现场掌声、喝彩声不绝于耳;在宿迁沭阳,全场500多人的戏曲DNA随着一出扬剧小戏《王瞎子算命》‌动了起来,更有观众为演出即时创作了顺口溜……3月的13场专场演出在社区、广场、地头为基层群众源源不断地输送着优质文化大餐。

从“你演我评”到“我们一起来创作”,主客共享

一场场好评满满的演出背后,是江苏省演艺集团对基层群众文化需求的精准把握。

“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行动自今年1月启动以来,在全省13个试点地区持续开展,活动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并结合辖区居民的文化需求,形成文化服务清单,为居民提供“点单”式文化服务。3月的节目编排在前2个月的基础上深度融合基层反馈,一张动态调整的“节目单”成为精准供给的密码。

3月28日晚,仪征月塘镇的这场综合演出便是经过了精心编排,在前期的“菜单”上动态调整而成。节目内容既涵盖了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扬剧表演,还增加了歌舞、器乐演奏、川剧变脸、魔术以及淮剧表演等,适合全年龄群众观看。文艺直通车行动扬州、泰州、宿迁省级联络员陈东表示:“我们非常重视当地老百姓的反馈,在演出过程中也会对现场观众进行随机采访,方便我们更好掌握他们的真实需求,并在今后的节目编排上进行相应调整。”这场演出,陈东还特地挑选了不同年龄层次的观众进行采访,询问他们对于节目的看法和意见。他高兴地说道:“得到的反馈都不错,说明这场表演还是基本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后面的演出我们也会按照这个思路不断优化完善。”

此外,从“送文化”到“种文化”,文化造血初显成效。不仅在文艺直通车行动专场演出中有越来越多的当地文艺团体或个人积极参与,江苏省演艺集团选派的驻村艺术家还和当地基层文艺创作者展开了创作交流。如在连云港东海县,音乐快板剧《婚嫁新说》、小戏《又见山村红》、淮海小剧《薪火相传》、红色短视频《烧焦的向日葵杆》、歌伴舞《我爱安峰山和水》等一批基层文化团队创作的节目正在火热编排中。

从苏南水乡到苏北平原,从城市社区到田间地头,优质文化资源正在精准输送到基层群众家门口,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在潜移默化中培育着文化自信的种子。4月5日晚,4月的首场专场演出——音乐儿童剧《老虎断案》已在无锡“梅里小剧场”率先上演。春深日暖处,文化的藤蔓正攀过白墙青瓦,向着更辽阔的城乡天际生长。

通讯员 虞秋月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洁

标签:
责编: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