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动力电池“退役潮”来临,退役电池 “下一站”去哪里?
2025-04-08 21:31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杨易臻,谢诗涵  
1

电池续航掉得太快,开车都得算着走!家住南京的新能源车主郑女士最近颇为无奈。

郑女士的车开了6年,原本500公里的续航如今只剩将近一半。根据工信部规定,自2016年起,车企需为动力电池提供至少8年或12万公里的质保。如今,随着首批新能源车电池陆续过保,一场“退役潮”正悄然来袭。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5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将达104万吨,到2030年更将激增至350万吨。退役的动力电池会流向何处?如何让废弃电池“重生”孕育出“城市矿山”?近日,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走进江苏的电池回收企业和实验室,探寻动力电池退役后的下一站

退役电池去哪儿?江苏已有7家电池回收“白名单”企业

今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会议指出,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已进入规模化退役阶段,全面提升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能力水平尤为重要。

根据2021年出台的国家标准,当电池容量衰减至额定容量的80%以下,就不再适用于电动汽车,需要回收处理。目前,其出路主要分为两类: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

容量在50%80%的废旧动力电池可用于梯次利用,比如应用于三轮车、观光车等慢速车、太阳能基站等对电池动力要求不那么高的场景。江苏省电子废物及新能源固废资源化重点实验室主任叶招莲介绍,而当容量低于40%时,电池可进入再生利用环节,通过火法或湿法等工艺提取锂、钴、镍等贵金属,用于制造新电池或高附加值产品。

在格林美无锡低碳园区,记者看到装载电池的货车在园区道路上穿行,废旧电池先经过检测、放电和储存,随后由AGV小车送入拆解车间。在拆解车间,协作机器人首先拆下电池上盖,再由AGV小车将电池包运至拆解工位,依次拆分为模组和电芯。

格林美无锡低碳园区

“2021年前,新能源车市场中三元锂电池占主流,后来铁锂电池装机量提升,占比超过一半。格林美无锡低碳园区电池回收负责人告诉记者,动力电池中含有镍、钴、锂等重金属,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还可能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威胁人类健康。

记者在参观电池拆解车间时发现,回收来的电池不仅有新能源车动力电池,而且还有电单车电池、电动工具等产品的退役电池。据负责人介绍,公司在2024年建立了线上线下的“格林回收”平台,不仅与九号公司等企业进行合作,202410月起,还成为无锡市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活动指定回收机构,针对分散的个体消费者,公司开发了小程序回收平台,对各类“退役”锂电池敞开大门。

退役电池包结构各异,据统计,目前市场上有上千种以上动力电池包,电芯的标准规格以及电池包结构也各不相同。我们建设了兼容性的生产线,适配行业退役的绝大多数电池。”负责人介绍,不久前,公司牵头研发的柔性、快速、高精度的无损检测与诊断分级技术,入选《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设备目录》。目前机器人通过图像识别学习电池包结构,能够识别上千种电池包,精准对不同型号电池包进行自动化拆解。

2018年起,工信部陆续公布五批《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迄今总计156家。这一企业名单也被业内称为白名单,在电池回收的资质、技术、渠道等方面发展更为完善,是汽车厂和电池企业项目招标的必要条件。

目前,江苏在白名单企业中已占据7席,其中六家获批梯次利用,一家获批再生利用,格林美便是最早入选“白名单”的企业之一。

面对电池退役潮,还有大量企业正争相入局。据企查查数据,江苏电池回收相关企业超1.46万家,仅过去一年就新增3300余家。如何规范行业发展、提高行业整体发展水平,已成为摆在面前的新课题。

黑粉到新电池,回收技术持续突破

退役重生,一块电池需经历拆解、检测、提纯等几十道工序。当前,全行业正围绕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两条路径展开攻关。

在江苏省电子废物及新能源固废资源化重点实验室里,记者见到了软包动力电池的“真容”,拆解后的废旧动力电池主要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电池盖、电池壳等部分,而其正负极材料经过破碎后则变成了眼前的一罐黑色的粉末。

江苏省电子废物及新能源固废资源化重点实验室的“黑粉”

“别小瞧这罐‘黑粉’,锂电池回收利用最核心的就是提取这里面的锂、钴、镍等稀有金属。”江苏理工学院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朱炳龙介绍,我们可以通过湿法提取,即将这些黑粉“泡”在特定的溶液中,通过使用不同的萃取剂可以分步提取所需的金属。金属提纯之后达到相应标准,则可以用于合成三元前驱体材料,再用于新一轮电池电芯的制造。

在提升贵金属回收率方面,再生利用路径还有进步空间。2024年工信部新规要求,再生企业对破碎分离后的电极粉料回收率不低于98%,冶炼环节锂回收率不低于90%,镍、钴、锰回收率不低于98%。朱炳龙表示:就目前而言,全国仅有几家公司能够真正做到将黑粉中的锂、钴、镍全部提取回收,并重新用于电池生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电池原料对纯度要求很高。如果纯度不够,做出来的电池性能就不达标,反复充放电后电池容量容易衰减。

尽管湿法回收技术提升了稀有金属的回收率,但在此过程中也存在废液排放量大等问题。朱炳龙介绍:“以前这些用于浸泡‘黑粉’的酸溶液往往直接废弃,造成环境污染。为此,我们集成膜分离、蒸馏等技术开发了浸出废液净化回用技术,废液经过处理后进行调配,可重新作为湿法浸泡用的酸溶液,循环利用。”

当前,江苏企业正紧贴产业需求,积极推进技术革新。江苏道金智能制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殷木亮告诉记者,公司聚焦电池回收产线的设计及建造,目前整线设计在预处理阶段黑粉回收率达98%,湿法冶炼端锂回收率92%、磷酸铁90%、镍钴综合回收率98.5%

现在锂电市场原材料的价格普遍较低,按照此前湿法回收只提炼碳酸锂、放弃磷酸铁的回收工艺,运营者可能面临亏本状况。殷木亮介绍,针对这一情况,公司研发双提炼工艺,同时回收碳酸锂和磷酸铁,最大化电池回收收益。公司目前还正在攻关负极材料回收技术,目标是实现锂电池材料全价值回收。他指出,当前还有不少行业技术瓶颈亟待突破,包括正负极材料提前分离、湿法回收后的石墨渣再生利用等,这些难题还需要产学研合作加速攻克。

小作坊仍存在,需合力抓住漏网之鱼

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规范的问题,记者调研发现,目前的回收体系尚不完善,仍有不少退役电池流入非正规渠道。

前不久更换完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南京车主许先生发现,4S店和网上的同款电池价格差价竟超过3倍。买车时车商承诺免费换电池,但得先做一系列检测,确认电池衰减是否达标,还要排队等候。许先生说,曾有小修理厂老板暗示他去店里换原装正品电芯,价格实惠还不耽误时间。但考虑到质量和售后保障,他最终还是选择了4S店。

全新正品宁德280安铁锂”“比亚迪磷酸铁锂电芯,微鼓,可分容出”……记者在网络平台上搜索磷酸铁锂电池等关键词后发现,还有部分标榜拆机”“翻新的电池在二手市场上流通。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上,一位名为锂电池专业仓的客服人员自信满满地介绍,自家有专业搞模组的团队,其售卖的电池均为拆机货,部分微鼓但不影响电池性能。

透过该卖家所展示的仓库一角视频,记者看到数十个货架上码放着近百块动力电池,地上还有拆解下来尚未清理的电池零散部件。记者在二手交易平台上联络的电池卖家,均对其出售电池的质保和寿命避而不答,有的只表示可以包快递到手无磕碰,有的表示自己出售的是电池中的电芯部分,属于半成品,不予质保。

回收电池责任究竟在哪方?2018年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指出,新能源车企承担动力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相关的动力电池厂商和回收公司也必须承担起配合协调的义务。但业内人士表示,漏网之鱼多来自售后体系和报废汽车拆解厂,若电池没有流向规范公告企业,下落便难以追踪;此外,个人消费者如果随意处置电池,也难以追责,导致社会面车辆电池流向复杂。

车企、电芯厂等在相关生产环节生产的报废电池究竟流向何处,又如何处理?这些都是电池回收领域的灰色地带朱炳龙指出,动力电池回收地下作坊隐蔽性强,监管难度大且存在巨大安全隐患。他建议要进一步加强对生产各环节的监管力度,细化回收利用处置规范,健全回收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

当一些无资质的小作坊进入市场,它们以低成本的价格进行竞争以环境污染和低回收率作为代价,这会导致正规企业面临产品价格波动和恶性竞争的双重挑战。殷木亮表示,站在从业者角度看,各回收厂家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质量标准来规范行业发展。

规范动力电池回收市场需要打好组合拳格林美无锡园区回收负责人建议,首先可以在现有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加强罚则,明确企业未将电池交给正规渠道处置的法律责任,同时推行车电一体化报废政策,从源头确保电池流向可控。此外,要抬高行业准入门槛,如国家标准中的金属提取率应是企业底线而不是天花板。他表示,当前产能过剩背景下,需警惕低端内卷式的竞争,建议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创新型企业,支持建设省级、国家级研发平台,促进行业关键技术突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易臻 谢诗涵

标签:
责编:李睿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