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林地如何添绿又多金?江苏已免费供应35万株林木良种进乡村
2025-03-31 16:19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王静  
1

3月25日,在淮安市淮安区钦工镇条沿村黄河故道旁的沙土上,记者看到两片薄壳山核桃(又名“碧根果”)林,一边是2019年种下、2米多高的“小老树”,一边是今年刚种下、1厘米粗的小苗。

淮安区钦工镇2019年种的薄壳山核桃树。

前年,条沿村村民李成华听说薄壳山核桃卖得好,不懂栽培技术的他接手了“小老树”,没想到产量低,单株挂果只有十几斤。去年,江苏省林业局启动“百万林木良种进乡村”行动,免费提供成活率更高的容器苗和后续栽种技术支持,只要适宜栽种就能申请。这让李成华放下顾虑,又承包100多亩荒地。

不会种、效益低,这在乡村并不少见。江苏林木种苗产业和科技资源有优势,我省正在通过订单育苗、定向供应,破解优质种苗获取难和配套技术门槛高等问题,推动集体林地提质增效,探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新路径。

50%申请用苗的村集体首次栽良种

3月23日,苏州高新区通安镇树山村里1000亩梨花初绽,上午8点多已经有900多人进村赏花游玩。这个依靠茶、梨和杨梅等特色产品富起来的村庄,深知森林宝库的潜能。几年前,村里一块闲置了20多年的无立木集体林地退化。“那块地原来是山地采石场,塌陷以后填土修复。光植树造林没有其他收益,总感觉心里空荡荡的。有一片森林,又能搞个产出,那就更好了。”树山村党总支书记吴雪春说,村里有1000多亩茶园、1000多亩梨园和2000多亩杨梅,再种这些没有新意。

苏州高新区通安镇树山村。
苏州高新区通安镇树山村。

挑选树种时,结果期长达百年的薄壳山核桃也曾被考虑,但苏州地区没有种得特别好的。苏州市林业站林雪茜说,常熟曾有农户看好,自发买苗试种,但效益一般。得知省林业局免费提供苗木和后续技术支持后,树山村才下定决心种120亩。“3月采茶,6月摘杨梅,7、8月产梨,冬天结碧根果,这样一年四季游客来都有得买。”吴雪春计划把薄壳山核桃与乡村旅游结合。

薄壳山核桃原产北美,最近十几年在江苏大规模种植,目前全省栽种面积约20万亩,主要分布在徐州、宿迁、淮安、盐城、泰州等地。“薄壳山核桃是喜光照的高大乔木,树种耐水性好,适合在江苏种植,木材属于名贵胡桃木类,果实营养价值高,收益期长。”省林科院研究员窦全琴说,早期省内种植走过弯路,密度大、易发病虫害,近年来在省内多个科研院所的努力下,筛选出波尼、威奇塔等适合本地栽种的品种,并通过容器栽培提高了种苗成活率,但容器苗价格高,单株超过30元,5年起步的等待挂果期也“劝退”了不少人。

目前,江苏省林业局已经受理70余万株用苗申请,50%以上的村集体为首次栽植薄壳山核桃和杨树雄性良种,已直接惠及村集体70余个、林农2000余人。种苗由谁买单?“目前投入了483万元中央财政林木良种补贴资金,金额和往年相比没有大变化,主要是调整补贴方式。”江苏省林木种苗管理站四级调研员李新芝介绍,此前补贴侧重林木良种生产、苗木培育能力提升,现在则是订单育苗,省林业局收集各地用苗需求后,再委托省级以上良种基地、种质资源库和保障性苗圃培育良种苗木,签订合同,按实际供苗量补贴。

推广杨树雄株,解决飞絮困扰

涟水县保滩镇黄河故道旁,去冬今春刚种下的5500多株杨树苗迎风而立。“都是免费的苗子,南林3804雄株,不飘絮,8年能长30多厘米粗。”林业大户马敬洪说,2023年他在镇上承包了1000多亩林地,这几年景观树行情一般,他打算多种杨树,去年杨树雄性种苗贵,一株卖7元多,今年这笔买苗钱省下了。

涟水县保滩镇去年种下的杨树良种苗。

杨树雌雄异株,幼龄杨树不开花,不结果,进入成熟期后,雌株授粉后发育形成飞絮,雄株则不会。“杨树适应性好,生长速度快,像黄河故道两边水位相对较低、容易干旱,过去种杨树虽可以起到固滩、保持水土、防风防沙的作用,但飘絮比较厉害。最近几年本地大部分杨树到了采伐期,我们就逐步进行更新。”淮安市林业技术指导站副站长刘淮兵介绍,今年淮安全市共申请了8.3万株杨树雄性种苗,用于树种更新,缓解杨树飘絮问题。

“明天下午3点钟就可以装车,我们这边苗比较大,要9.6米的车来拉,记得坑要挖大一点,至少80厘米。”3月25日下午,淮安市淮阴区苗圃主任孙建中忙着扦插育苗时,接到涟水县南集镇用苗林农的电话,约好交货时间后,他又叮嘱了一遍种树要点。

淮阴区苗圃扦插杨树枝条。

“我们今年春季接到省里58200多株杨树雄性良种的订单,主要是给淮安、盐城、扬州。”孙建中说,苗圃里培育的品种主要是南林3804和南林3412,在扦插前会对土壤精耕细作、改良消毒、施有机肥等,扦插密度不高,一亩地只扦插2350根枝条,发芽率95%左右。“一般气温上来了就3月10日开始扦插,4月5日前结束,7月15日左右,苗就超过1米高,到12月份最起码3.5米高。”孙建中统计过种苗生长数据,生态和经济效益比旧品种好,比如南林3804,不飘絮,8到10年完成速生阶段,比过去推广品种的15年要短,在瘠薄板结的土地上生长良好。

预计增加、更新集体林地面积1万亩

去冬今春植树造林期间,江苏省林业局已供应杨树雄性良种和薄壳山核桃良种容器苗35万株,其中80%以上的苗木用于集体林营建提升,预计增加、更新集体林地面积1万亩以上,约占我省年均成片净新增造林面积的25%。

种好树,更要管好树。在省林科院专家的指导下,李成华降低“小老树”的种植密度,行株距调到10米乘6米,并滴灌引水养树,考虑到薄壳山核桃挂果慢,头几年没收入,还在间隙种了些梨树,“梨树3年挂果,等到10年以后碧根果丰产,再把梨树移走。”李成华说。

高邮市林业站今年申请了1000株薄壳山核桃种苗,主要种在河湖岸边。高邮市京杭运河管理处得知种树行株距至少要10米乘5米,担心浪费集体林地资源,咨询专家后准备再套种落羽杉。

薄壳山核桃树结的果卖到哪里?江苏那帕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从事各类坚果进口贸易和加工30多年,在宿迁和连云港等地建有基地,4月在沭阳开工建设的新项目将加工榛子、核桃、薄壳山核桃等,但该公司总经理林祥津不看好带壳产品加工。“在国际市场上,坚果竞争不只是品质和产业的竞争,还是标准竞争。”林祥津说,国内市场销售的薄壳山核桃主要从美国、南非、墨西哥等地进口,受关税影响,国产果实有一定价格优势,但国内薄壳山核桃果园种植品种杂,产出的带壳果实规格较多,不利于后续规模加工,他建议相关部门梳理果实大小,划分等级标准。

下一步,省林业局将结合全省订单供苗情况,选择有条件的地方试点低效集体林改造,因地制宜推动薄壳山核桃特色林果产业与乡村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科普研学等产业形态融合,深化江苏省1+N林草科技产业志愿服务行动,发动林业科研和技术推广人员、乡土专家等,做好良种进村入户后的科技服务,并促进板材加工龙头企业、薄壳山核桃加工销售龙头企业或规模经营合作社等与广大农户进行产供销对接。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静 文/摄

标签:
责编:王建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