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3月30日上午,“紫金花开——纪念馆2024年度紫金草志愿者表彰暨2025年度新进志愿者授牌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三个必胜”专题报告厅举行。100余名中外紫金草志愿者汇聚一堂,倾听优秀志愿者分享服务观众的心得体会,共同唱响和平心声。

表彰活动在紫金草艺术志愿者们合唱的《和平吹拂紫金草》歌声中拉开帷幕。优秀志愿者们分享了近年来服务观众的心得体会。
2023年7月,小米青年志愿服务队南京分队队长刘亚东加入纪念馆紫金草志愿服务队。在他的影响下,小米南京的小伙伴们也计划加入紫金草志愿服务队。刘亚东感慨道:“参加志愿服务工作,是回归本心,在奉献中实现社会价值。工作和志愿服务两者不矛盾,甚至能互相促进。工作可以让生活更智能更美好,而志愿服务则让更多人铭记历史,共同走向更加和谐美好的未来。”
南京林业大学的孙姝瑶同学曾在2022年参加国家公祭仪式《和平宣言》朗诵活动。今年春节,她报名加入紫金草志愿服务队,并作为“祭忆之声”朗诵活动的主持人,带领观众一起朗读《和平宣言》《江东门的钟声》《紫金花》等。她说:“作为南京高校的大学生,我不仅要做历史的讲述者,更要做和平的传承者、接力者。今后我要以更饱满的精神投入志愿服务工作中,以己之力让大家更加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此后,纪念馆分别为2024年度“紫金草优秀志愿者”“紫金草特殊贡献志愿者”“紫金草优秀志愿团队”,以及“紫金草优秀国际志愿者”颁奖。

荣获“紫金草优秀国际志愿者”称号的“95后”阿尔及利亚留学生爱玛,目前就读于东南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生物医学专业。她来中国快6年了,把南京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她在《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国际友人约翰·拉贝雕像前为观众朗读《拉贝日记》,参与第八届“感恩·南京安全区”国际和平徒步活动。她说:“这些志愿服务经历,都让我更加了解南京大屠杀历史,了解南京这座城市的过去和现在。毕业后,我想留在南京生活,这里的人们很友好,城市很宜居。”

马来西亚留学生方依静代表南京工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前来领取“紫金草优秀志愿团队”荣誉证书。作为南工大海外教育学院留学生助理,方依静带领二三十位来自孟加拉国、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的留学生来到纪念馆参与撞响和平大钟仪式、播撒紫金草种子等活动。她说:“战争给人们带来伤痛记忆。我们有些留学生的祖国也经历过这种伤痛,更加能感同身受。所以,我们在纪念馆做志愿者的过程中,体会到和平的可贵。我们把在纪念馆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个人账号发在海外社交媒体上,让更多人知道这里曾发生过的事,以及现在的南京,人们热爱和平,热爱生活。”
志愿者代表傅云生、李国荣朗诵冯亦同《紫金花》。紫金草艺术志愿者小提琴钢琴演奏《如愿》。中外紫金草志愿者合唱了歌曲《感同身受》。
志愿者代表傅云生、李国荣为新进的10名紫金草志愿者授工作牌。全体志愿者重温紫金草志愿服务宣言,共同完成“志愿礼”。
纪念馆紫金草志愿服务队成立于1994年。31年来,注册人数从最初的60人发展到如今的近3万人,其中包括一支来自47个国家和地区的473名在宁高校留学生组成的紫金草国际志愿者队伍。紫金草志愿者从最初的大学生、幸存者后代,发展到如今来自社会各行各业爱好和平的人士。他们常年义务提供展陈讲解、文明引导、语言翻译、公益演出等多种服务,为传播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传递和平理念默默奉献,累计服务时长超过百万小时。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付岩岩/文 高鑫/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