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读懂“最”江苏|宿迁:改革潮涌最动人
2025-03-27 21:56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朱文军  
1

编者按:江苏,是砚池边晕染开的千年水墨,也是运河上跃动着的时代波光。这里既有桨声灯影里的婉约词韵,也有江海奔涌间的壮阔诗行。

十三座城,十三卷风华。如果江苏是一幅画,你最想看哪一帧?即日起,交汇点新闻客户端在首页首屏重磅推出《在这里,读懂“最”江苏》专栏,读懂江苏、解码城市,欢迎投稿、评论,我们将撷取动人片段,嵌入这幅永不完卷的“千里江山图”。

这是一座历史悠久之城,被誉为华夏文明之脉、淮河文明之源、江苏文明之根,“下草湾人”在此择水而居,顺山集文化遗址将江苏文明史至少推前1600年;

这是一座英雄辈出之城,西楚霸王项羽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人民炮兵奠基人朱瑞等诞生于此,彭雪枫、江上青等上万名革命先烈长眠于此;

这是一座蓬勃发展之城,经济总量全国排名持续攀升,新能源、高端纺织突破千亿产值,平均每天落户一个亿元以上项目;

这是一座生态宜居之城,林木覆盖率29.88%,中心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先后获批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等多项国字号荣誉;

这是一座文明诚信之城,以全国第一的成绩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城市信用监测排名升至全国第五,获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项王故里、中国酒都、水润之城……

皂河古镇龙运城

透过一个个符号、一张张名片,越走近宿迁,你越能感受到她新的魅力。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在她的诸多特质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这座城市矢志改革以及由此迸发出的澎湃活力。

春潮动,起宏图。迈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宿迁——这座被改革基因深深浸润的城市赓续改革精神,以改革创新之力激活全市高质量发展“一池春水”。

传承基因勇探寻

宿迁自古“北望齐鲁、南接江淮,居两水中道、扼二京咽喉”,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淮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南北交汇的独特地理位置,形成了南北兼具、开放包容的文化特质,凝结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在“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和五千年文化史”中占有一席之地。

南京博物院展厅陈列有“下草湾人股骨化石”,并标注:下草湾是迄今为止江苏人类乃至中国人类祖先的发源地之一。距今4万—5万前活跃在宿迁市泗洪县境内的“下草湾人”,已经懂得循河变换栖身之地。从距今8000多年前的顺山集遗址中出土的“天下第一壕”“中华第一灶”“中华第一钻”显示,先民们不断改变着生产生活方式,推动历史进程。

宿迁市区古黄河公园

《说文解字》云:迁,登也。意即向高处移动。历史上宿迁县治曾因洪水而三迁,城市名称中都蕴含变动之意。

楚人项羽立誓“彼可取而代也”率兵反秦,明代科学家卢廷兰改进纺织工艺,清末名士黄以霖联合张謇等人筹办近代中国首家玻璃厂—宿迁耀徐玻璃有限公司……西楚雄风千年激荡,赋予宿迁敢为天下先的胸怀气魄;上善之水绵绵滋养,给予宿迁破旧立新、上下求索的智慧力量。改革创新成为融入一代又一代宿迁人血脉的永固基因。

春到上塘纪念馆

时光流转至1978年,是年冬夜,宿迁上塘公社第五生产队会计苏道永与17户社员围炉密议,在“分田单干”文书上按下红手印。分产到户、大包干解放了生产力,拉开全省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并在探索实践中形成了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求真精神,自力更生、敢闯敢干的进取精神,不怕风险、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为内涵的改革精神,创造了“春到上塘”的改革传奇。

46年后,上塘15名干部群众又在一张契约上郑重摁下红手印,以土地、资金、技术等入股联手栽植2000亩碧根果。昔日“由统到分”如今“由分到合”,朴实的上塘农民用土地的“分合辩证法”,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

明者因时而变。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四轮齐转,双轨并进”“耿车模式”与时俱进,已经演变到“全域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耿车”的4.0版。

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宿城区唐圩社区

从“春到上塘”“耿车模式”“沂涛经验”,到经济体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资格资质去行政化改革……这些影响深远的创新之举,都把宿迁与改革创新紧紧联系到了一起,始终贯穿了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领域、每一项工作,已经成为宿迁历久弥新的优良传统、跨越赶超的制胜法宝、富民强市的强大红利,成为宿迁最耀眼的金字招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彰显583万宿迁人民全新风貌的文化特质。

“四化”同步蹚新路

3月25日,宿迁市首家农业上市企业——江苏省华绿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内,一簇簇鲜嫩的金针菇、白玉菇在培养瓶中茁壮生长。坚持用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维抓农业,宿迁农业现代化之路越走越宽广。

而这只是宿迁推动“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的一个生动缩影。从2021年省委、省政府出台支持文件起,宿迁“四化”同步集成改革已经进入第5个年头,这期间“全国推广”“全国试点”“全省率先”等成果不断涌现。

改革创新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和生产力飞跃的强大力量,是从根本上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诸多矛盾和问题的必由之路。

江苏芮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作为江苏最年轻的设区市,宿迁建市最晚,但是改革创新探索实践却一直先人一步。1996年建市以来,依靠改革闯新路、凭借创新攻难关,宿迁经济社会取得长足进步,从一个由四个省级贫困县组成的地级市一跃跻身全国百强,成为江苏乃至长三角地区发展速度最快、综合实力提升最明显的地级市之一。

站在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起点,宿迁这座改革之城又将如何重新出发?

全省发展一盘棋。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始终把建市晚、基础差、底子薄的“短板”宿迁作为特殊区域对待、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在着眼现代化建设、谋划“十四五”发展的关键时刻,省委、省政府再次把推动宿迁发展摆上重要位置,对宿迁提出“以‘四化’同步集成改革推进现代化建设”。特别是2021年9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宿迁“四化”同步集成改革 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明确8个方面20条特殊政策,为宿迁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这也是省委、省政府在现代化建设开局的关键阶段首次为一个设区市明确目标要求、谋划顶层设计。

泗阳县经济开发区轮毂产业园,工人正在检查轮毂产品。

“四化”同步集成改革建设是一个关于如何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互动同步、有机衔接的大命题,是一篇为全省乃至全国区域发展、现代化建设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的大文章,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唯有在没有道路的地方蹚出一条新路。

2021年9月,宿迁市第六次党代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建设“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的决定》指出,当前宿迁市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期,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的关键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风口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很大的优化空间和很强的可塑性,推动“四化”同步发展正当其时、恰逢其势。

12天后,宿迁市召开动员会,全面启动“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建设。围绕推动省委、省政府支持文件落地,会议还出台工作方案和政策落实清单、任务落实清单“一方案两清单”,作为总抓手和“施工图”,实行清单化、项目化、节点化、责任化,要求全市上下挂图作战、对表推进,确保各项工作不落空、不走样。

工作方案写道:“充分发挥工业化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信息化的赋能和驱动作用、城镇化的支撑和聚合作用、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和保障作用,推进更高水平的改革系统集成,打造‘四化’同步发展的宿迁样板,为全省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走在前列上探索宿迁路径。”

天合光能智能生产车间

由此,工作方案提出了“三步走”的工作目标:力争到2025年,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成果,“四化”同步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构建,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宿迁经验;到2030年,“四化”协同高效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成为苏北乃至全国同类地区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的示范;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初步展现“强富美高”新宿迁的现代化图景,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全国同类地区追赶超越、现代化建设的样板。

锚定目标,宿迁“四化”同步集成改革蹄疾步稳,累计实施1500余项改革项目,300余项成果获全国、全省推广,形成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4801.85亿元,全国排名跃升至第68位,规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开票分别突破5200亿元、5600亿元,粮食总产量连续7年保持400万吨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年增长22.2%。从“不拖全省后腿”,到多项指标领跑全省,努力“为全省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作出更大贡献”,一串串亮眼数据、一个个发展实绩厚重提气,“四化”的每一方面都不负所望,宿迁以改革新成效彰显特色优势、构筑发展胜势。

深层推进聚动能

人勤春来早。2025年2月5日,宿迁召开改革创新暨营商环境建设大会,又一次在农历新年的首个工作日对改革创新工作进行部署,引导全市上下把更多的精力和力量聚焦到改革创新上来。

“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了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这一重要着力点。

在传达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会议时,宿迁市委书记盛蕾表示,要全力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在深化改革上大胆闯,在绿色发展上稳步进,在营商环境上出实招,在对外开放上再发力,着力打开发展新空间、构筑发展新优势。”

牵牛要牵牛鼻子,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宿迁健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

围绕构建新质生产力,宿迁制定出台新质生产力“1+3”三年行动方案,实施传统产业焕新行动,每年组织实施焕新项目400个以上;开展新兴产业壮大行动,加快建设江苏新兴集成电路产业基地、长三角高端医疗器械先进制造业基地。同时,构建前沿新材料、新型储能、氢能、元宇宙“3+1+X”未来产业体系。

泗阳县京杭大运河泗阳港城东作业区,货运船舶停靠在港口等待装卸,多台机械设备正在有序运转,港口一片繁忙景象。

江苏桐昆恒阳化纤有限公司2020年底落户沭阳,2024年实现开票销售113亿元。“随着各条生产线陆续建成投产,公司产能还在不断释放,全产业链优势逐渐凸显,眼下又有了新的业务增长点。”公司生产部经理张玉勤介绍。

在宿迁,高端纺织产业产值连续三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2024年产值达1018.2亿元,成为第二个千亿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和营收占比均超七成、利润超九成,传统产业“存量焕新”对经济支撑作用愈发明显。

“四化”同步集成改革关键是集成。宿迁统筹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资源要素在平台集中实施,突出抓好运河宿迁港产业园“港产人”融合发展等10个综合型平台建设、宿迁电商产业园区数实融合等10个专项型平台建设,促进各类改革融合并进、聚合裂变。目前,全市建有产业技术研究院20家、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368个,涵盖新材料、智能制造、生物技术、数字经济、现代农业等领域,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95.7%,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70.2%。在优质载体平台支撑下,全市科技创新水平迅速提升,2024年入选全国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百强榜单、位居第61位。

花乡农民直播销售盆景。

通过原创性探索,宿迁积累了一批改革经验,并进行及时总结提炼、推广应用。用足用好获得省级以上肯定的300余项改革经验, 在市内优先推广,推动更多“点上探索”形“面上开花”;扎实做好126条省委深改委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推动“飞地孵化+本地转化”推进协同创新等外地经验在宿迁落地见效,真正把“他山之石”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改革的深层逻辑,在于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坐标。宿迁以“放管服”改革破解市场主体发展阵痛,市政务服务中心的“超级管理员”系统全国首创,72个部门511类数据即时贯通,企业开办迈入“1小时时代”。

宿迁市的超级管理员工作室

“过去办手续像凑拼图,现在像点外卖!”创业者王伟展示手机中的电子证照。这背后是宿迁年年升级“五心”服务承诺的持续努力。2025年“营商环境提升年”推出的71项惠企实施细则,为各类市场经营主体提供更有力度的政策供给、更有速度的办事体验、更有温度的法治保障、更有口碑的亲商氛围。

伴随着密集而铿锵的改革鼓点,一批批重大改革任务在宿迁落地生根,一项项改革成果也在全省全国次第花开,一条符合宿迁实际、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化之路越走越宽。

梨兰花海

阳春三月,宿迁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又将上演全国独一份的“梨兰CP”,历经春寒5000余棵老梨树与万株二月兰同框盛放。如许春色里,万余跑友将于3月30日踏上宿迁马拉松漫漫跑道。

改革创新犹如一场持久的马拉松、拉力赛,是对自我的挑战、对未知的探索,唯有咬紧牙关、永不停步的勇士,才能抵达终点,摘得全马奖牌。

一路繁花,奋力奔跑,宿迁迎来最美丽、最动人的时节!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朱文军 孙旭晖

标签:
责编:严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