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气象看江苏丨南通如东洋口港:“海上能源岛”的崛起
2025-03-26 11:02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张红  
1

交汇点讯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3月25日下午,“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网络名人江苏行活动在南通如东展开。25位网络名人实地探访洋口港阳光岛能源枢纽、临港产业区,见证昔日荒滩如何蜕变成长三角清洁能源战略支点与江海产业新城,解码江苏向海发展的澎湃动能,为江苏海洋经济的发展送出大大的“赞”。

车子沿着长长的黄海大桥奔向海港,“阳光岛”三个字不时闪现,岛上的能源企业、海工装备及纤维新材料等产业依次排开,网络名人们目睹了这座3平方公里人工岛的“能量奇迹”。

“30年前,这里是一片无人敢想象的建港禁区,大家目前看到的阳光岛都在沙洲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在洋口港规划展示馆,讲解人员指着馆内的历史照片介绍道,中石油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是洋口港的开港产业,目前接收站已建成中石油一、二、三期6个液化天然气储罐,形成了650万吨/年的液化天然气接卸能力,是全国最大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之一,保障江苏全省1/3天然气供应,并辐射长三角。目标远不止于此,按照规划,到“十五五”期间接收站将实现2000多万吨年接卸能力。以此为主体,洋口港已形成风能、太阳能、氢能、冷能等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俯瞰阳光岛,岛上巨大的液化天然气气罐、一条条跨海通道等尽收眼底,网络名人代表“君王也”感叹:“眼前这座‘海上能源岛’,正是江苏海洋经济现代化发展的生动注脚!” 网络名人代表“丁一胡同”认为,这两天感受南通对历史的保护与传承,以及向海发展的蓬勃动能,前景广阔,每到一个地方都有诸多感慨,“不虚此行”。

网络名人一行参观中石油液化天然气接收站

参观过程中,大家还了解到,洋口港已建成12.6公里的黄海大桥,超10公里的黄海二桥,5000到10万吨级各类码头,3条深水航道横贯港口,3座液化天然气、通用和液化品码头全面启用,黄海大桥等多条通道串联陆岛,一座功能完备、优势突出的东方深水大港已然成型。洋口港的开发建设,也标志着南通结束了有海无港的历史,实现从江河时代到江海时代的历史跨越。

走出洋口港,“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网络名人一行来到具有江南水乡韵味的栟茶古镇。“栟茶是一种茶吗?”,行走小镇中,参观团不约而同地提出了这个疑问。讲解员现场释疑:“栟茶这个名字的由来与两棵树有关,一棵是栟树(即棕榈树),一棵是茶树。早在唐朝,栟茶为偏僻邻海小镇,没有什么高大建筑,两棵大树成为当地地标。渔民出海捕鱼归来,都望着两棵大树,驶入港口,回到栟茶。久而久之,又有不少人在两棵大树下摆摊卖货,形成市场,于是原有的渔民与后来的商民在此搭棚凿井,安居乐业,并将此地定名为‘栟茶’。”

走在有着1400多年历史的小镇石板路上,沿途既可驻足观赏戏楼表演,又能亲手体验传统版画制作的乐趣,更能在氤氲温泉中放松身心,同时品味地道的特色风味小吃。网络名人的镜头扫过修旧如旧的“二贤坊”“孝女坊”,定格在茶巷、花巷的文创市集……“以文化为魂,绘就乡村振兴”的立体画卷徐徐展开。“以前对江苏了解很少,这次来到江苏,连续两天的参观过程中,不管是从对传统文化的保护,还是工业制造业等的发展,对江苏经济大省的概念有了深刻的体会,我也想把这些分享给我的粉丝,让大家都来了解江苏各方面的成就。”来自重庆的网络名人代表“无心简影”表示。

网络名人代表学习制作版画

据悉,本次活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江苏省委网信办主办,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中国江苏网承办,南通市委网信办、无锡市委网信办、常州市委网信办协办,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支持。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红 王子钰/文 白利振/图 吴家俊/视频

标签:
责编:徐亦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