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马上办”︱全国人大代表张强:分类监管,防范“黑飞”隐患
1

“张代表,我们镇一位阿姨在回家路上,被从天而降的无人机砸破头进了医院。后来查出是一架‘黑飞’,找不到肇事者怎么办?”2024年,全国人大代表、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泰兴市供电分公司六级职员张强在调研时,一位群众反映道。今年两会,张强围绕“健全无人机分类监管体系”,呼吁相关部门健全分类监管体系,细化风险等级,加快建设国家级无人机综合监管平台。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在调研中,张强注意到现行条例对无人机按重量和用途的划分不够完善,导致高风险领域监管不足,消费级无人机与工业级无人机适用同一标准,增加了企业合规成本。据此,张强提出五点建议:一是健全分类监管体系,细化风险等级。可参考欧盟模式,将无人机划分为“开放类”(低风险,如消费级航拍)、“特定类”(中风险,如物流配送)、“认证类”(高风险,如载人无人机),分别制定飞行限制与审批流程。二是加快建设国家级无人机综合监管平台。通过技术手段如电子围栏和实时追踪,拦截违规飞行。三是强化执法协同与标准化处罚。制定全国统一的无人机违规处罚细则,明确“黑飞”、侵犯隐私等行为的量刑标准。建立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公安、民航、空管等部门共享违规线索,提升处置效率。四是推动技术研发与国际合作。设立无人机监管技术专项基金,支持自动避障、远程识别等技术攻关。五是加强公众教育与行业引导。将无人机法规纳入驾驶员培训课程,鼓励企业开发“一键合规”APP,自动提示禁飞区、报备飞行计划,降低用户违规风险。

无人机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平衡安全与创新。张强期待通过分类监管、技术赋能、严格执法三措并举,借鉴国际成熟经验,构建全球领先的无人机管理体系,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记者 樊玉立 刘凤双 滕升智 沈蕾 王瑞枫

标签:
责编: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