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江苏”去年多项指标全国居首
2025-02-20 06:49  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    
1

编者按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一年来,锚定“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重大使命,江苏坚定有力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动能加速积蓄,留下一个个亮眼数据。它们是最凝练的“声音”,诉说着增长、新意、潜力。本报今起推出“数说”专栏,敬请读者关注。

记者 徐冠英

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江苏科技创新引领驱动正显现澎湃力量:去年,在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中,江苏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指标排名较2023年跃升一位,居于全国第二。

去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约3.33%,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74.5件、全国第一,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50.7%……一系列数字,“说”出国家科技创新格局“第一方阵”所含丰富内容。

说起来,“创新江苏”去年有不少指标全国居首。

13个创新药获批上市,全国最多。创新药研发需要解决众多科学难题,经历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等考验,堪称科创界“高难度动作”。这一成绩表明江苏在创新药研发上具有成熟的创新体系、完善的创新机制和强大的创新能力。

这13个创新药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正大天晴药业集团就贡献了3个。该公司董事长谢承润说:“去年全国两会,‘创新药’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给企业发展带来极大的鼓舞。我们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聚焦国际前沿靶点,在肿瘤、肝病、呼吸等重点治疗领域持续布局创新药物研发,大力发展医药新质生产力。”目前,该公司有148个在研项目,其中80个为创新药,半数以上创新药进入临床试验阶段,10多个创新药有望在3年内面市。

“正大天晴”等龙头企业携手科研院所、联动产业链上下游,交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漂亮答卷。遍布全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则集聚成广袤深厚的创新土壤,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全省通过国家评价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简称“科小”)8.9万家,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虽属中小企业,科创实力并不含糊。省科技厅统计,58家“科小”参与实施2024年省前沿技术研发计划和科技重大专项攻关项目,24家参与组建下一代智能EDA(电子设计自动化)、新能源铁路机车动力系统技术等创新联合体。

一年来,江苏还出台推进“科小”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措施、培育独角兽企业的政策,继续推进科技企业上市培育计划,使梯度培育优质企业的体系更完善。

至去年底,江苏有111家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江苏先锋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去年证监会“科创板八条”出台后,全国唯一的科创板当年过会、当年上市企业。这家企业专注于细分领域的技术创新,有力支撑了半导体设备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可控,去年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170%左右。接下来,公司将在产业链的纵向整合、产能扩充及技术升级上发力,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和市场响应能力。

正如《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4》所说,江苏企业创新优势显著。在基础研究展开系统布局、原始创新能力提升的基础上,江苏产业发展动能愈发强劲。

标签:
责编:陈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