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气温开始回升,位于徐州市贾汪区大洞山南麓的督公山滑雪场依然银装素裹,近百名游客踩着雪板从坡道飞驰而下,欢笑声与雪雾一同升腾。
这座苏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滑雪场,今年单日接待量最高突破5000人次,折射出贾汪“冷资源”撬动“热经济”的蓬勃活力。在冰雪经济的辐射带动下,一幅融合非遗传承、生态修复、农旅共生的文旅发展图景正在贾汪徐徐展开。
冰雪引擎激活冬日文旅
督公山滑雪乐园全面升级,可微信扫码自助办票;大景山滑雪场将魔毯从4条增加到7条,并为每条雪道配备专用魔毯……去年入冬以来,贾汪三大雪场纷纷焕新改造,升级硬件的同时,打造雪地摩托、夜间滑雪等“冰雪+”新产品、新场景,令游客流连忘返。
作为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贾汪区以“冰雪+”模式串联起潘安湖、大洞山等景区,激活全域旅游,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在潘安湖片区,贾汪以“潮游潘安湖”为主题,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融合——湖畔国潮灯展如梦如幻,“徐州之夜”街区灯火辉煌,一场连续举办了38届的马庄“村晚”,不仅吸引了十里八乡的乡亲们,更通过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向全国直播,将“村味”与“乡情”传遍四方。
大洞山片区,传统庙会和特色大集成为新春活动重头戏。庙会现场人潮涌动,舞龙舞狮、踩高跷、划旱船等传统民俗表演,引得来往群众驻足观看。特色大集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年货和特色手工艺品,让人目不暇接。
统计显示,春节假期,贾汪区共接待游客72.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49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分别增长21.07%、23.27%。
绿水青山赋能全域旅游
冬日时节,走进大吴街道瓦庄东友农场草莓大棚,清新的草莓香味扑面而来,鲜红饱满的草莓长势喜人。种植户王建军边打理草莓边介绍:“滑雪场的高人气,带动更多游客来体验采摘,冬季草莓价格比平时高30%。”
该生态农场是贾汪文旅一日游的特色点位,同时还与潘安湖拓展中心形成研学游精品线路,每逢节假日游客众多。游客吕伟说:“尝了几颗草莓,真的很好吃,听说贾汪还有温泉,滑完雪准备和朋友一起去体验。”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奇妙体验,得益于贾汪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生态打底,积极推进“旅游旺区”战略实施。
昔日的采煤塌陷区通过生态修复变身潘安湖湿地公园,周边数千亩设施农业则提供草莓、有机蔬菜等采摘项目,形成“冰雪运动+生态观光+农耕体验”的产业链条。冬捕节、舟钓路亚大奖赛、汉服国风摄影大赛……依托潘安湖湿地公园的良好生态,贾汪文旅消费新场景层出不穷,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
大洞山山麓下的茱萸养生谷,成为游客冬日度假休闲热门打卡地。“春节期间,这里的外地游客占80%左右,我们打造了一个度假生活场所,游客不仅能在此滑雪,还能感受其他文旅项目。”徐州茱萸谷营销经理赵法程表示,茱萸谷滑雪场除了提供常规的滑雪票,还精心推出滑雪住宿套餐、景点联票等多种选择。
立足环境禀赋,贾汪区近年来因地制宜开展采石宕口、矿山生态修复,推进国道沿线地质灾害治理、大洞山景区生态修复等宕口治理工程,让绿水青山成为文旅发展的基本盘。去年全年,该区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同比上升9.09%。
非遗香包拉动乡村振兴
在国潮灯展、冬捕节、汉服国风摄影大赛等活动带动下,毗邻潘安湖的马庄香包大院春节后“热度”不减,前来参观购买的游客络绎不绝,让非遗香包在冬日焕发新生机。庆节日、做联名,马庄香包在产业化发展中坚持市场调研,强化与科研院校合作,不断推陈出新,走出“非遗+文创”的新商业模式。
马庄村党委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侠表示,去年,马庄香包销售收入达到1400余万元,村里还先后与浙江、上海等地企业合作,引进苏州香云纱工艺,在春节期间推出银币葫芦等联名款香包,真正让马庄香包成为马庄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之一,为村民铺就致富之路。
站在大洞山观景台远眺,雪道如银练缠绕山间,香包大院的灯火与滑雪场的霓虹交相辉映。贾汪区以冰雪为媒,正书写资源型城区转型的冬日新篇,让“冰天雪地”真正成为带动百姓致富的“金山银山”。
记者 张涛 通讯员 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