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代表委员去履职︱全国政协委员魏青松:把法治精神传递给更多人
1

“身边好用的法律服务多起来,直接找我求助的外卖‘小哥’、快递员反而少了。这是一件好事。”2月18日上午10时,放下手中案卷,全国政协委员、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会长、纽思达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魏青松语气很轻松。

曾经有段时间,围绕新就业群体“雇主是谁”的困局,魏青松“死磕”不止。新就业群体劳动关系模糊、社会保障不完善,特别是一旦发生事故或纠纷无人赔偿,不少从业者无力保障自身权益。“平台经济时代,谁是雇主、谁来负责很关键,‘小哥’们却经常被绕晕。”多次调查与对话新就业群体后,魏青松提出“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法律援助”提案。

去年8月,这一提案得到司法部高度重视并答复:多部门联合发文明确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集中工作地或休息地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点,组建劳动用工争议多元化解中心,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普法宣传、法律咨询、争议调解、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

“全国59万个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和‘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中国法律服务网等渠道,正在共同保障新就业群体权益。我也实现了从解决一个问题到推动解决一类问题。”收到司法部答复后,魏青松感叹自己的“死磕”见效了。

作为一名律师,魏青松的行程表中经常出现“普法”两个字。一年来,台上讲宪法、民法典、公司法,台下与企业员工、党员干部、高校师生面对面交流……每次宣讲,魏青松把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普法切入点,从生活入手,讲群众听得懂的话。“我既是一个法律实践者,也是法治精神的传播者,终身事业就是把法治精神传递给更多人。”魏青松说。

魏青松还有一个重要身份——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会长。经常与各行各业人士打交道,魏青松善于从鲜活的社会生活中发现议题。“全省现有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约780万人,其中新媒体从业人员约100万人。”魏青松告诉记者,自媒体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但从业者尚未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一些身边朋友向我反馈,职业身份得不到认可,说出去不硬气,发展也有‘天花板’。”

魏青松建议,给予自媒体从业人员职业身份,并建立自媒体从业人员职称认定体系,设置“数字编辑”职业分类,囊括各类针对文字、图像、音频等作品进行选题策划、稿件资料组织、编辑加工整理、校对审核把关、运营维护发布的专业技术人员。他还建议建立多维度评价机制,采用专家评审、同行评议、社会评价等多种方式,根据正能量传播、公益参与、文化传承等社会效益指标对从业者进行评价,并确保评价公正、公平、公开。

履职多年,魏青松身上的三重身份深度融合、相互赋能。“律师工作使建言更精准,委员履职赋予我更广视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身份则让我有机会听取更多人群的呼声。三者合而为一,激励我不断提升能力水平、认真履职,不辜负时代给予的舞台。”他说。

记者 倪方方

标签:
责编: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