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代表委员去履职︱全国人大代表张俊杰:尽“心”救治,用“心”履职
1

2月12日傍晚,刚查完房的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张俊杰点开江苏省云影像平台,仔细判读患者李某全的心脏彩超和胸部多排螺旋CT平扫影像后,点击确定互认检查结果。张俊杰查看的4组影像,出自患者家乡沭阳的3家医院,其中2家为三级乙等、1家为二级甲等。

这在以前很难做到。作为著名的心血管专家,张俊杰每天都要接诊众多慕名而来的省内外病人。异地就诊并不容易,过去,像李某全这样的患者往往是在家属陪同下,尽可能找齐近些年的影像资料,带着沉甸甸的一大袋胶片来南京。然而即便能找齐,这些胶片提供的信息量往往也有限。

去年江苏建成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接入的云影像平台,省内检查结果实现互认,情况得到了根本性改变。“门诊上我通过云端获得了李某全四五个月前在沭阳拍的CT,不需要带片子就能当即阅片诊断。”张俊杰告诉记者,互认结果极大方便了医疗机构,也缩短了患者诊疗周期,每年预计节省全省医保开支约20亿元。

让张俊杰自豪的是,他也为推进这一进程作出了贡献。去年全国人代会上,他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医学影像“云胶片”应用的建议,直指患者就医成本高、医疗资源不共享的难点痛点。有关部门认真办理此建议,去年11月,国家七部门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2025年底、2027年底和2030年三个推进节点,要求到2030年全国结果互通共享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实现常见检查检验结果跨区域、跨医疗机构共享互认。“我很骄傲,我们心脏手术中的‘搭桥’和人大代表的‘连心桥’此时融合到了一起。”张俊杰欣喜地说,长三角一些地方已开始联网,期待苏皖能尽快实现互联,方便众多来宁就医的安徽患者。

像云影像平台这样的创新正在悄然改变传统的医疗工作。去年的全国人代会上,张俊杰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总书记关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讲话,对我们心血管领域的医务工作者来说,就是要开展临床先进器械研究,推动医工结合、科技与产业融合,助力结构性心脏病治疗创新发展。”张俊杰说。

作为学科带头人,去年张俊杰带领南京市第一医院结构性心脏病团队取得不小突破,完成多个全省、全球第一例手术,主导及参与的多个全国及全球前沿心脏病医疗科研项目也进展顺利。同时,他和团队全年还完成瓣膜性心脏病介入治疗200例。既拿手术刀,也拿笔杆子。去年省人大常委会首次在全省设立21个人大代表社会事业发展观察点,张俊杰作为首批观察点代表之一,定期汇总诊疗工作中收集的社情民意,写成调研报告,并提出解决方案。其务实的对策建议陆续获省有关部门积极响应,有的已在落地。

全国两会临近,张俊杰在繁忙之中抽空调研,正在准备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生教育支持等4份建议。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全球发病率大概是5%—8%,这和我国的多动症患儿发病率相匹配。一个班级50名学生,如果是6%的比例,大概有3个孩子是多动症患者。”让张俊杰惊讶的是,在为期3个月的调研中,即使一些高质量中小学的老师也对“多动症”知之甚少,甚至完全不了解。

“多动症”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患儿往往被误以为是调皮因而延误治疗,甚至被认为是差生而影响心理健康。“我国对‘多动症’儿童的教育支持仍处于起步阶段,亟需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从‘认知普及—政策保障—资源落地’多层面推进系统性改革。”张俊杰拟建议,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包容性教育环境,真正帮助罹患“多动症”的学生发挥潜能,减少因误解和忽视造成的二次伤害,真正实现“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目标。

记者 陈月飞

标签:
责编: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