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时论:优化营商环境要“用户至上”
2025-02-18 06:51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作者:韩宗峰  
1

我省各地近日召开的“新春第一会”上,营商环境成为高频词。南京提出“以需求性牵引提升企业感受度”,扬州在解读“2号文件”时表示要“更加强化用户思维”……这些举措,无不体现以企业为主体的“用户思维”。

“新春第一会”强调优化营商环境不算新鲜,企业和企业家的重要性也无需赘述,但如何优化营商环境,站位和视角必不可少。针对这一问题,不少地方虽付出颇多努力,但很多企业感受不深、不佳,政府和企业间“温差”明显。个中原因就在于,很多地方在出台政策、付诸行动时,忽略了企业视角。如动辄调研考察,看似是对企业关心、支持,实则可能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如送服务、派礼包,往往惠及少数大企业,而“望眼欲穿”的中小微企业反被忽略;如政策出了一茬又一茬,但企业不知道哪些政策适用、怎样申请。诸如此类,都是优化营商环境需要破除的痛点难点。某地人大代表针对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曾调侃,出台这么多,不担心企业“消化不良”吗?有“消化不良”之虞,一方面说明政策出台密集、频繁,另一方面也表明很多政策企业“吃不到”或“吃不下”。

互联网一直注重“用户体验”,各大巨头不惜重金增设“用户体验官”等岗位。因为,仅站在开发者角度,容易形成视角误差,立足用户视角更能发现产品应用“卡顿点”。正如政治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所言:没有经营主体这个“真正主角”,市场经济就会像一部没有王子的《哈姆雷特》。没有王子的《哈姆雷特》,必然少了可读性,贬损了文学价值;同理,没有经营主体视角,优化营商环境的努力也容易走偏、走样,导致资源和需求“错配”,难以发挥效力。

某种程度上,让企业家站“C位”、坐主席台,在“企业家日”“企业亮灯日”等得到“致敬”,固然彰显一地对企业家的重视程度,但拼营商环境更多体现在会场之外。近年来,江苏不少地方在助企纾困时“不要我觉得,只要你觉得”,将企业和企业家的感受、反馈作为重要依据。“营商环境咋样”企业感受最深、最直接,但碍于情面,反馈时往往“有所保留”,徐州高新区就曾邀请第三方评估团队全面测评园区营商环境,并据此提供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案;苏州高新区将组织开展“经营主体评营商环境”,让量化指标评价与企业感受相互印证。唯有坚持“用户体验至上”,优化营商环境才会落在实处,并在实践中得到验证。

标签:
责编: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