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往电影院二刷《哪吒2》时,南京市民周文特意戴上了几年前购买的某品牌黄金与《哪吒1》联名的金手镯。让她开心的不仅仅因为她与哪吒拥有同款“乾坤圈”,还有几年来已经翻倍的金价。
金价噌噌上涨,不少年轻人自叹“黄金血脉”觉醒,纷纷加入买金的队伍中。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发现,年轻的消费者们更青睐古法黄金首饰,甚至不惜排长队购买。
始于颜值归于传承 年轻人为“心愿”买单
2月14日上午10点半,记者前往位于南京德基广场3楼的一家号称专注于“中国古法手工金器”的网红黄金饰品店时,发现店门口已经排起了队。中午12点半,记者再次来时,队伍已经排得拐了个弯,大部分排队的都是年轻人。
“我早就看上小号的金刚杵项链了,一开始排队的时候询问已经没货了,但是没想到进店后店员拿出了一条中号的金刚杵项链。很惊喜!虽然超过预算还是迅速就拿下了!”一名刚从店里出来的顾客陈女士告诉记者。她表示自己早就在“种草”平台上看好了热门款式,虽然这家网红品牌金饰按件销售,黄金平均克价已超过千元,但自己还是愿意为“颜值”与“心愿”买单。
连日来,国际金价上涨幅度较大,国内黄金市场品牌足金饰品报价同样水涨船高。2月14日,周大福等品牌金饰的报价达每克890元,而在去年同期,大部分品牌金饰的克价报价甚至还没有超过700元。不仅如此,不少黄金品牌店还有按件购买的“一口价”系列产品。这些产品也随着金价上涨一次次调价,不少消费者在得到即将调价消息后,更是会迫不及待入手心仪款式。
其实,随着金价上涨,黄金饰品品牌店铺也面临着“冰火两重天”。一方面,有不少消费者因价格望而却步,部分金店随着销量下降也面临着撤柜。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市场金饰需求仅373吨,创下2010年以来最低水平。另一方面,一些以古法金饰为售卖点的黄金品牌销售逆势上扬,深受年轻人喜爱。
陈女士告诉记者,自己购买的这家网红品牌金饰在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城市的高端商场都设有店铺,因为每位消费者进店后会有一名导购“一对一”服务,所以更多人需要在店外排队等候,而此前由于社交媒体上传出该品牌商品即将涨价的消息,更是为消费者的热情添了一把火。当然其中也有不少“黄牛”,号称可以代排代购。她坦言,虽然知道这家网红品牌的火爆离不开商家的营销策略和大家的“买涨不买跌”,但古法黄金饰品也的确足够精美,愿意“不冷静”地“买买买”。
在南京老门东街区,也有一家售卖古法黄金的网红店铺。记者走进店铺后看到,金灿灿的各种手串、项链、摆件琳琅满目。一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店铺的货品不是很全,可以到小红书店铺看看,如果有喜欢的可以选择订制。记者打开这家店铺的小红书直播间后,发现不少网友都在“点单”看款式。在该品牌小红书账号上,也展示了不少网友订制的金饰,包括一些还原博物馆展品古代首饰的产品。
在南京市鼓楼区一家金融机构工作的周女士告诉记者,以前自己也觉得黄金款式老旧、“大妈味”十足,但是近几年来的黄金饰品越来越精美,让人忍不住“剁手”消费。逛街时她会光顾一些古法黄金的店铺,在她看来即使不买也是视觉盛宴。但是往往“种草”之后,自己更有想买的冲动。同时,她也了解了更多传统纹饰和图腾的寓意,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去年,周女士特意乘高铁去武汉的湖北省博物馆观看了梁庄王珍藏展,其中有大量古代皇家贵族使用的黄金制品。
线上线下销售火热 更多“黄金文创”获青睐
以往,长辈们会在新人结婚前购买“三金”“五金”,寓意对新人的祝福。现在,不少年轻的消费者购买黄金并不完全是婚嫁场合,更愿意为“悦己”买单。
除了在实体店购买之外,黄金首饰的“线上销售”也十分火爆。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更多的网友“种草”帖和古法黄金直播间收获了不少粉丝。其中有一家仅在兰州有线下店铺的网红珠宝品牌甚至吸引了网友“打飞的”前去购买。
除了标明专售古法黄金的店铺外,周大福、六福、周生生等连锁品牌在近年来也推出了多款古法黄金饰品和多款IP联名。比如周大福与故宫博物院联名、周大生与《国家宝藏》联名、周六福与西安博物院联名等等,样式精美,各具特色,其中不少还原或创新设计了一些陈列在博物馆的文物。
“古法黄金的消费群体大部分是‘80后’‘90后’和‘00后’,不少顾客会先看线上店铺的款式之后前来再来问店里是否有货。所以我们有时可以帮忙调货,货来了再通知消费者。”在南京新街口的一家商场,周大福一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她刚刚帮一名线上顾客调到了一枚与“黑悟空”联名的戒指,正准备通知顾客。
金价上涨着实给年轻的消费者们带来压力,但他们也有不少自己的“秘诀”。在一些黄金饰品爱好者的微信群中,大家会分享各种买金“经验”。“之前在淘宝直播间,我发现有拆卖一些黄金首饰的主播。如果一条手串的价格太高,就会有不同小伙伴一起购买,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单颗或几颗珠子,工费均摊。而且还可以把寄回的各式各样的珠子拿回家来DIY。如此一来‘少量多次’类似分期付款,经济负担也就没有那么大,而且有了自己的巧思与搭配的古法手串更好看。”一名经常购买黄金首饰的网友“可爱多”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微信群中,还有一些微信好友会出售一些自己此前在拼手串过程中不太喜欢或者多余的金珠,大家互通有无,有新的款式也会一起“种草”。
除黄金首饰外,更多黄金制品在近年来也获得了年轻人的喜欢。金箔文创产品、黄金压岁钱、黄金手机贴、金箔美甲等频频“出圈”。
南京金箔锻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金陵金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传统的工艺品领域,金箔制品作为装饰艺术的重要元素,需求相对平稳,近年来,他们也会根据年轻人的喜好推出一些产品,也收获了他们的肯定。这名负责人坦言,由于金箔的主要原材料是黄金,国际金价波动是影响金箔价格的最直接因素,金价上涨会使金箔的原材料成本上升,进而推动金箔价格上涨。金箔制品以金箔为原料进行加工制作,金箔价格上涨必然导致金箔制品的生产成本增加,商家为了保持利润,会提高金箔制品的售价。从目前来看,文化与艺术品市场对高质量、个性化定制的金箔制品兴趣浓厚,增长速度预计最快。
“出圈”需要更多沉淀 热消费背后需要冷思考
除了古法黄金吸引年轻人外,在电商平台和“种草”类社交媒体,陶瓷、玉器、水晶、汉服等产品近年来也时常“出圈”,吸引中外粉丝。
在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教师樊进看来,“这些背后,彰显出的是中国青年的文化自信,是年轻人与传统文化的‘双向奔赴’”。以古法黄金饰品和汉服为例,年轻人关注到的其实还有中国古代纹饰、图腾、经典符号元素、古代的文化习俗等,比如以前如果提到宝相花、卷草纹、麒麟追凤这些传统的纹饰和符号,可能不少人会“一问三不知”,但是现在很多年轻人已经了解了它们的寓意,而常出现在古法黄金饰品上的绿松石、玛瑙、珍珠等饰品,浇铸、镶嵌等工艺,也呼唤更多年轻人关注传统手工技艺。
“人们对包括古法黄金在内的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关注,对行业来说肯定是好事,这将有利于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公共艺术系教师周震表示,值得注意的是,也要防止部分商家对古法黄金说法的滥用。
周震告诉记者,古法黄金有着很多工艺,仅仅在线性材料上,就有累丝、缠丝、绞丝工艺,还有浇铸(失蜡法)、金珠、錾刻、镂刻、捶揲等工艺。在很多典籍和古代文献中,就有很多饰品的记载,有些甚至只见过文字还没有见过实物,而有些已经知道的工艺也存在着暂时无法复原重现的情况,需要更多年轻人的关注与研究。与此同时,目前我国传统的高端工艺人才也存在短缺。“古法打金”无法一蹴而就,类似錾刻、累丝等工艺,就需要匠人多年的磨炼。
“这给了我们一些启发与思考。现在的很多传统文化、技艺一定是当年的时尚。我们在设计一些文创产品时,也可以运用更流行的方式方法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比如像电影《哪吒》系列、‘黑悟空’一样,用神话来创造更多‘神话’。”樊进介绍,现在,在大学课堂中,他们常会邀请传统的手工艺人来带着学生们感受“非遗”,也鼓励同学们运用三维建模、人工智能等方式传承创新传统文化。
同时,有关专家提醒消费者,黄金品牌溢价在变现时会大打折扣,大多会按照当天的金价回收。黄金的上涨与下跌背后有着众多影响因素,消费者在购买时需要量入为出。在购买二手黄金首饰时,也要注意甄别,谨防上当。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