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岛上生活了快70年,眼看着这片海越来越干净、漂亮,住得更舒坦了!”连云港市连云区连岛街道西连岛村村民张玉柱是名老渔民,前些年转型养起紫菜。张玉柱回忆,以往一到风雨天,西大堤和海岸上就积满了紫菜养殖用的毛竹竿,还有其他的海漂垃圾,人都没法下脚,现在,一年一报废的毛竹竿换成几年都不会用坏的玻璃钢杆,海岸线上又有环卫工人定期清理,脏乱的景象再也不见踪影。
海天一色,鸥鸟翩跹,冬日的连云区别有一番景致。不久前,生态环境部发布第三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名单和美丽海湾名单,“连岛港口区”成功上榜。“连云区海洋生态系统类型丰富,生物多样性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山、海、港、城’相偎相依,集高端产业、高质生态和高端亲海于一体,我们引导居民创业兴业,让美丽海岸线变成富民海岸线。”连云区区长郭鹏表示,在美丽海湾建设过程中,连云区依托湾区现代绿色大港、优越自然资源、秀美山海风光等禀赋,锚定“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目标,深入打造魅力湾区。
受沿海开发活动和海上养殖捕捞业的影响,海漂垃圾成为直接影响海湾环境的突出问题。连云区推动“海上环卫”试点工作,实行净滩活动常态化管理。
连岛港口区西起连云区西墅大沙湾,东至羊山岛,海湾面积173.04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长38.33公里。“我们将这条岸线划分为十几个岸段,实行属地管理、部门协同、社会参与,配合监控等技防手段,使得责任全覆盖、监管无盲区。平时每周至少清理三四次,风雨天后要立即处理垃圾,年度巡湾总里程达20万公里。”连云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李明说。
“海岸线是我们渔村赖以生存的根基。”高公岛街道黄窝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立祥说,黄窝村在海边整理出3000多平方米的场地,将打捞上来的垃圾分类处理,“通过资源化利用,我们走出了一条以海养海的新路子。”浒苔是每年海漂垃圾里的老大难问题,去年,黄窝村组织队伍打捞了480吨浒苔,进行简单的处理晾晒后,按照等级卖给肥料厂、饲料厂、食品厂,给村里带来近50万元收益,用于反哺环保工作。
此外,连云区还实施入海河流综合整治,建立“清单式”入海污染物削减机制,持续削减陆源污染入海负荷;加强源头治理,推进入海排污口分类治理;完成7座污水处理厂(设施)的新改扩建,实现湾区内“污水全收集、收集全处理、处理全达标”。
有风景的地方就有新经济。依托美丽海湾,连云区重点打造连岛、羊山岛、在海一方等高品质亲海空间,打造深度亲海文旅品牌,将海洋生态环境红利转化为社会经济发展动力。
走进连岛街道的星澜民宿,站在小院里俯瞰,浪花拍打在礁石上,一线海景扑面而来,步行约100米就是海岸。“我们投入100多万元,把自家的老房子推翻重建,改造成民宿。去年6月开业,整个暑期几乎每天满房,直到国庆假期都是旺季。”民宿老板、西连岛村村民臧书达开心地说。
连岛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连岛新增特色海岛民宿30余家,升级改造80余家,目前辖区内有各类海岛民宿、海鲜餐饮等业态300余家。
经过多年雕琢,湾区内优越自然资源、秀美山海风光与连岛5A景区创建提升改造工程形成叠加效应,受到国内外游客青睐。连云区打造了一批“山海风光、渔家风情、望得见山、看得见海”的海滨小镇,充分挖掘和利用人文资源,通过举办连云港之夏等特色文化活动,共同推动文化和旅游发展。2024年,连云区游客接待量、旅游综合总收入分别增长21%和8.6%。
与绿色发展同行,让“美丽”的内涵更为厚重。湾区内的连云港港,是国家主枢纽港,也是连云港向海发展、以港兴市的重要依托,是江苏省唯一“五星级绿色港口”。
“截至目前,我港已有两艘纯电拖轮投产,3艘纯电拖轮在建,其中一艘即将投产,届时,连云港港在纯电拖轮规模化使用上将再一次走在世界前列。”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轮驳分公司党委书记谢飞说,2021年,连云港港启用国内首艘纯电动拖轮“云港电拖一号”,每年综合运营成本较同马力传统燃油拖轮节省近300万元,减排近900吨碳氧化物。
在拖轮建造现场的后方场地上,有一套白色集装箱式的设备,碗口粗的电缆将6千伏的智能高压岸电源源不断送上拖轮。同样,岸电也可以提供给来往港口的客货船舶,有效减少船舶靠泊期间的碳排放。目前,连云港港口已建成16套码头高压变频岸电系统,29个泊位具备提供岸电条件。
“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为高质量发展把好关、守好底线。我们将以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打造具有连云特色的美丽海湾,加快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图景。”郭鹏说。
记者 吉凤竹
通讯员 邓庄 胡唯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