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江苏慈善募集善款超三十二亿元——滴水汇海,为困难群众“增温添暖”
2025-02-15 06:54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记者从2月14日召开的省慈善总会四届四次理事会上获悉,2024年,全省慈善会系统共募集善款32.57亿元、物资价值近1亿元,惠及困难群众814万人次,联合一众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聚沙成塔、滴水汇海,办好一批惠民生、解民忧慈善项目,发挥了慈善救助的兜底和补充作用。

“项目化”助推慈善品牌化

2月10日,位于南京江北新区的南京微关爱儿童康复服务中心,“个训室”外的走道间,小贝正在进行感统训练。他神情专注,身体保持游泳姿势,在康复师的辅导下努力完成各种动作。“开展训练近3个月来,孩子的情况得到改善。”小贝爷爷介绍,在慈善力量的支持下,孩子得以接受长期的专业康复训练,也减轻了家庭的经济和心理压力。

小贝接受的康复训练得益于省慈善总会与省残联、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联合实施的“筑梦星空——孤独症儿童康复支持”项目。去年,该项目对全省定点康复机构内在训的6160名7至14岁孤独症儿童家庭分类进行资金帮扶,支出资金652.24万元。

省慈善总会副会长高晓平介绍,2024年,全省各级慈善会项目投向突出重点,帮扶对象上,聚焦特殊困难群体、低收入困难人群、农村困难群众;地区分布上,将更多资源投向苏北、投向农村,提高项目精准度。去年,全省各级慈善会实施重大慈善项目4018个。例如,实施“苏慈助医——低保对象补充医疗救助”项目,对低保对象住院政策内自付费用开展慈善再救助,资助低保对象1.8万名。

“指尖公益”引领大众慈善

募捐是慈善事业的“根基”。过去一年,江苏网络募捐全面提升,传统募捐持续巩固,社区募捐初具规模。

踏入南通轨道交通2号线,慈善的温暖氛围扑面而来。去年7月南通打造的“慈善之城”主题列车,全国地铁首个沉浸式主题慈善空间同步在此启用。车厢内,“每一份善心都是爱的守护,每一个善举都是爱的付出”等标语温暖人心,张贴的慈善文化海报,更广泛地传播慈善文化、培育慈善理念。南通市慈善总会会长黄巍东介绍,南通倡导市民游客以“爱心1元捐”的形式参与慈善活动,每一笔捐赠会在电子屏实时滚动公示,所募善款都将用于“大手牵小手 一起向未来”南通品牌慈善项目。

全省慈善网络募捐从2018年开始起步,年募集善款从30万元到突破6亿元。2024年,全省慈善会系统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募捐活动,募集善款6.59亿元,参与捐赠1087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07%、16.76%。其中,“江苏慈善周”专场和“99公益日”募集善款4.99亿元,参与人次807.21万,同比分别增长1.76%、17.31%。

省慈善总会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爱心企业家和中高收入群体参与慈善事业,采用“慈善一日捐”“定向捐赠”“冠名基金”等形式,拓宽资金募集渠道,搭建慈善救助平台。省级机关“慈善一日捐”活动持续开展,共筹募善款1956.70万元。

从“单一救助”向综合救助转变

去年,省慈善总会与国家电网合作,推进“慈善光伏照万家”乡村助困项目,这是实体化、造血式慈善救助成功范例。至去年底,全省在36个县(市、区)联动实施该项目,共投入资金5400万元,预计年发电量1542万千瓦时,可为6000余户低保家庭提供长期稳定的慈善资助。此外,省慈善总会安排资金200万元,设立“慈善助力精康融合——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项目,在苏北5市打造10个慈善助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点,对150名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人员开展示范性培训,促进全省社区精神康复机构加快建设发展。

新就业群体大多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相关保障较欠缺,需要给予更多关爱关心。2025年,省慈善总会将创新实施“新就业群体困难对象急难救助”等项目,联合省委社会工作部等部门对新就业群体中患重大疾病和意外伤害的困难对象给予急难慈善补充救助。

全省各级慈善会正在探索开展“资金+物质+服务”救助帮扶,促进传统的单一现金或实物救助向物质保障、生活照料、精神慰藉、能力提升和社会融入相结合的多样化综合救助转变。

记者 刘 春

标签:
责编:戴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