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2月13日召开的全省民政会议上获悉,今年,江苏将打造“苏扶助困、苏适养老、苏童成长”等服务品牌,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以“幸福民政365”工程创造人民群众幸福每一天。
让社会救助温暖成色更足
“阜宁县新涂村有一名失能老人,生活无法自理,申请入住老年公寓,可不可以来评估一下?”“好的,评审小组马上到。”阜宁县民政局养老服务科失能特困对象评审小组第一时间抵达老人家中,半小时完成老人的失能等级专业评估和转运入住申请,真正做到将兜底保障服务送到家门口。
看到“一卡通”新入账的补贴,阜宁县困境儿童家长韩华说:“没想到孩子做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次月,就享受到困境儿童生活补贴,真心感谢救助好政策。”
这两个案例,是阜宁县打造“阜助帮宁”救助品牌的生动实践。阜宁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陈艳燕介绍,截至2024年底,全县新增低保对象724户1275人,低保边缘家庭47户139人,支出型困难家庭44户124人,低保对象人均每月发放675元。阜宁339个村居每月至少集中开展一次救助排查评议,主动发现“沉默的少数”。仅2024年就排查出389户家庭因各种原因陷入困境,及时给予救助,实现“人找政策”与“政策找人”的更好结合。个性化“物质+服务”模式,让服务可量化、效果可视化,群众感受到更多温情。
“谁该帮”“怎么帮”,面对救助“疑难杂症”个案,阜宁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机制,针对性解决经济状况精准认定难、疑难个案问题多、现行救助政策不完善、救助不及时效率低等问题。2024年,该县民政部门共为困难群众帮办救助事项617件,会办解决收入认定难、住房认定难、赡养认定难等疑难个案157件。
“今年,我省还将推动修订低保边缘家庭和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办法,规范与人均消费支出挂钩的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省民政厅厅长谢晓军表示,我省将持续推进低保扩围增效,发挥社会救助“稳定器”作用,提振群众对未来发展的预期。
让“甜蜜事业”福利覆盖更广
新年刚过,南京市夫子庙婚姻登记点就热闹起来。“我俩都是泰州人,毕业后在南京工作,相识相爱。今天在南京的网红登记点领结婚证,不但不受户籍限制,还提供景区合卺礼服务,给我们留下了浪漫回忆。”新人王琳幸福地说。
江苏创新试点实施婚姻登记“跨省通办”,打破以往必须回户籍地办理的限制。2021年6月1日至今,全省共办理“跨省通办”和“省内跨区域”婚姻登记6.6万对和27.6万对。为让“甜蜜事业”更有便利度、仪式感和幸福感,我省打造景区婚姻登记点28处、户外颁证基地90处、婚俗文化馆(文化长廊)74处、婚姻文化创意街区18处。“跨省通办”让外地人也可以预约其心仪的婚姻登记点,亲朋好友相聚一处,见证喜悦,还带动周边餐饮和旅游业,“甜蜜经济”逐渐兴起。
今年各地民政部门将继续推进公园式、景区式婚姻登记机关建设,同时深化婚俗改革试点,征集中式结婚誓词,举办爱情诗词大赛,建设综合性婚姻家庭服务指导中心,推行婚姻档案在线异地调档等便民举措,让普惠性民生福利覆盖更广。
让“一老一幼”服务均衡可及
近日,南京市建邺区双闸街道未保站接到一个特殊案例,一名16岁的女孩因车祸导致心理障碍,家长十分焦急,寻求未保站帮助。该站心理社工在充分调研后,拿出针对性方案——植物疗愈法,让女孩认领一株植物并负责照料,最终帮助女孩走出车祸的阴霾。“街道未保站设有心理治疗室和‘拾光花园’,适合特殊孩子活动身心,找到治愈心理问题的‘出口’。”未保站负责人王润恬告诉记者。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健康水平提升,孤儿、弃婴等现象大幅减少,但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和其他困境儿童总数达130多万,他们的权益保障、心理健康等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江苏聚焦困境、流动、留守三类儿童群体,设立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权益保障工作小组,探索未成年人保护“监护支持”服务新模式。各地儿童福利服务机构也将“开门办院”,为有需求的困境儿童提供托管、康复、特教等服务。今年,全省还将改造提升310个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优化主动发现、动态管理、监测巡访等功能。
“一老一幼”关乎千家万户。记者从会上获悉,预计到2030年,全省老年人口占比将达30%,远期预测到本世纪中叶,江苏每3个人中就有一名65岁以上老年人。今年,我省将在“苏适养老”服务上持续发力,改造提升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设施,改革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体制机制,发展社区嵌入式机构和助餐、助浴、助医等上门服务。
失能照护是当前的刚需养老服务,我省将精准落实老年人能力评估服务,发展护理型床位和认知障碍照护床位,推广乡镇卫生院、农村敬老院“两院共建”模式,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设护理院。
去年开始,多地还试点打造专属于老年人的消费节和市集。今年,“江苏省养老服务消费促进月”将全面推开,为老人打造专属购物节,各地还将发放消费优惠券、打造适老生活体验中心,挖掘银发经济新蓝海。
记者 唐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