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 媛
这两天,一则“人机对话”的视频刷屏网络。当人工智能DeepSeek被问及“如果你变成了人,你最想干什么”时,它的回答让无数网友动容:我要体验淋雨,慢慢读书,在菜市场讨价还价,为一件小事而热泪盈眶……人们羡慕AI的强大与稳定,AI却羡慕人的脆弱与感性,只因人的“不完美”背后,蕴藏了生命体验的不可替代性。正如古希腊哲人在市集辩论中锤炼逻辑,王阳明在龙场驿的困顿中参透“心即理”……正是这些看起来“不完美”的生命体验,滋养出了丰沛的人类思想。
今天,AI能“7秒成诗”,能在海量数据中迅速提取关键信息,能为复杂问题提供多种解决方案,它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了人与人之间知识的鸿沟,却更加凸显出人与人之间思想认识上的差异。有人用AI预测彩票,有人用它代写作业,也有人用AI验证科学猜想、辅助跨学科研究,甚至通过人机协作探索折纸艺术的数学之美……不同的使用方式,反映出使用者不同的思想境界与认识水平。
AI无疑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然而,打开它真正的藏宝室,需要特殊的“钥匙”——人的思想。能够充分发挥AI优势的人,往往是那些具备深刻思想、广阔视野和强烈责任感的人。他们将AI视为思维的“助手”,而不是大脑的“枪手”;他们用AI来拓展自己的思想边界,而不是用它来掩饰自己的慵懒懈怠。只有掌握“思想钥匙”的人,才不会在AI时代呼啸而至时感到焦虑和迷茫。
第一把“钥匙”是好奇心。当AI能瞬间“遍览”图书馆,人们若仅满足于知道,丢掉了好奇,便失去了理解与创造的“火种”。回顾历史,好奇心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动力;面对AI,好奇心让我们掌握思考的主动性,而非被工具掌握。假如我们过度依赖AI而跳过思考过程,技术就会变成思想的“紧箍咒”;只有保持好奇心,对AI回答的过程、生成的答案进行审视、思考和引导,才能让技术成为思维的“磨刀石”。
第二把“钥匙”是想象力。AI回答看似天马行空,但其灵感的源头仍然是人的想象力。AI能根据已有数据和模式生成内容,但无法像人一样,在一片空白中创造出全新的概念和世界。人的想象力,可以将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接起来,碰撞出前所未有的思想火花,让我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保持丰富的想象力,我们才能在AI的辅助下,创造出更多独特的价值。
第三把“钥匙”是责任感。DeepSeek想象成为人类后“会遗忘”“会犯错”“会为小事热泪盈眶”,这提醒我们,AI时代的思想高度,既体现为驾驭技术的智慧,更体现为守护人性的自觉。今天,AI技术越发强大,使用门槛不断降低,引发的道德与社会风险也不断提升。确保AI为我所用,在“技术竞速”之外,更要坚持技术造福人类的初心——坚持不用AI做坏事,对AI乱象保持高度警惕,把AI装进制度的笼子里。
科技创新无止境,思想发展也无止境。与AI“共舞”,我们可以拥有的优势还有很多。那些算不出结果的变量,那些注定流逝的瞬间,那些在局限中迸发的创造力,蕴藏着人类超越算法的终极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