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随着一声船鸣响彻江面,长江干线新年首艘超大型船舶“新扬子503”轮近日从靖江安全离港,前往黄海南部指定水域试航。
“这艘LNG双燃料7000TEU集装箱船,是公司全面转型建造绿色新能源船舶的标志性船型,也是国内首制搭载B型燃料罐双燃料中型集装箱船,实现航速和油耗的最优化。”扬子江船业集团副总经理兼新扬子造船总经理杜成忠告诉记者,公司手持该船型订单15艘,已经顺利交付14艘,“此次试航的‘新扬子503’轮是该船型中的最后一艘,累计创汇15.45亿美元。”
1月6日,2025年度交付的第一艘新船——50000载重吨油船“SEAEXPLORER”轮解缆离厂;1月10日,40000载重吨散货船“ROSTRUM SAO PAULO”轮交付运营;1月11日,为Evalend船东建造的第二艘50000载重吨MR型油轮“CAPE AVANTI”轮交付离厂……“以双燃料船和液化气船为代表,我们近年来正向环保、节能、高端化逐步转变。江苏造船实力越来越强了!”新年伊始,看着数艘巨轮密集交付,杜成忠不禁感慨道。
一组数据足以印证杜成忠的感受。以靖江为例,最新数据显示,靖江船企在手订单总额超过2500亿元,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已连续多年占江苏全省近一半,占全国订单总额接近五分之一,占全球比重超过十分之一,是当之无愧的全国最大民营造船基地。
靖江船舶海工“劈波斩浪”的发展势头,正是江苏海洋经济飞速发展的生动缩影。从“兴渔盐之利”“行舟楫之便”,到如今各种高科技重型船舶“下饺子般”出海、一片片“蓝色粮仓”越耕越好……江苏既有独特的海洋资源禀赋,更拥有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基础,“厚实”的家底助力海洋经济成为江苏经济增长重要的“蓝色引擎”。
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江苏的“蓝色引擎”表现出强劲韧性和实力。省自然资源厅海洋经济与规划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总体来看,江苏全年重点推进的十大海洋产业链全部实现正增长,全省海洋经济生产需求呈现出稳步复苏的态势,涉海企业转型升级步伐持续加快,整体呈现出良好的增长与发展前景。
——更高端的“江苏造”。
江苏海洋制造业持续向智能化、高端化和绿色化方向转变,涉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井喷式”增长。截至2024年底,全省涉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共786家,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58.8%,其中,上市企业13家、规上企业666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4家。
——发展领域“更智能”。
伴随着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我省海洋产业智能化进程不断加快,水下智能装备、海洋信息产业等新赛道、新业态发展提速,不少涉海企业积极探索数字化应用,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加快海洋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数字化转型步伐,提升海洋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以亨通光电、中天科技为代表的企业,占据全球线缆产业的“半壁江山”。
——驶向全球的“江苏号”。
在国际航运市场需求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江苏船舶企业凭借深厚的工业根基、精湛的造船技艺和完整的产业链条,迅速响应趋势,积极争取订单,船舶出口持续升温,数量再创新高。2024年江苏出口各类船舶1042.2亿元,出口规模位居全国首位,同比增长59%,其中,液货船、集装箱船、散货船三大船型分别增长165.1%、84.3%、18.3%。
新的一年,如何在海洋产业这条“主赛道”上夯优势、补短板?江苏在开年之际就初步明确了“大方向”——
用好专项资金,持续将“十大海洋产业链”作为主攻方向,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和新技术应用,加快建设高水平涉海科技创新平台,明确加强应用场景拓展,推动相关产业迅速突破。到2025年,全省海洋产业增加值突破4200亿元,进一步推动《江苏省海洋产业发展行动方案》落地见效;
江苏将在准确评估“十四五”规划各项指标落实情况的基础上,启动编制《江苏省“十五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十五五”发展目标,筹划好重点任务、实现路径和保障措施,为未来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好“领航图”;
加强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力度,让更多金融“活水”流向海洋产业。重点支持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涉海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指导和支持省沿海开发集团,通过省海洋经济投资基金,以市场化方式支持十大海洋产业发展。
扬帆沧海迎激浪,勇立潮头启新程。当前,江苏海洋经济发展风头正盛、优势叠加、机遇无限,全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画卷徐徐展开;瞄准目标,江苏正向着“海洋强省”大踏步迈进,为建设全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的“新高地”作出更大贡献。
记者 姚政宇 顾介铸
【观察】
发达的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海洋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近年来,江苏海洋经济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全省持续推动海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规模和效益显著提升,“蓝色引擎”的带动作用愈发明显。
2024年,江苏涉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同比增加58.8%,水下智能设备、海洋信息产业等新赛道、新业态发展提速,海洋产业细分领域成投资焦点,海洋船舶出口规模居全国首位,全省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上升,由2018年的8.8%上升至2023年的9.7%……一批批成果涌现,彰显着江苏海洋经济的实力。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更是培育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江苏要将这块“战略要地”打造成“经济高地”,就必须加快在海洋政策、科技、资金等方面的步伐,持续提高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能力,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
要更好地提高政策透明度与可行性,让政策红利能够精准“滴灌”每一家涉海企业;充分利用江苏海洋蓝色金融服务平台,提升银企对接效率;积极助力涉海企业破解发展困境,科学引导市场预期,持续巩固和增强涉海企业的发展信心;更大力度支持企业开拓海洋产业新兴市场,鼓励和引导重点联系涉海企业围绕相关领域的“卡脖子”技术进行突破。
江苏发展的潜力在海洋,未来,江苏更要持续推动海洋产业向新兴领域延伸、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蓄积新的磅礴动能。
江苏省海洋经济监测评估中心副主任 顾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