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江苏云伟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订购的电磁感应炉、连铸机等一批生产设备到货。春节前,公司董事长张云虎收到南通市通州区拨付的200万元资助资金,立马下单订设备,年后抓紧开工投产。
张云虎的另一个身份是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去年7月,他带着“新型高性能铝硅合金用细化剂”项目,参评通州区“510英才计划”,与其他10个项目一同被评为“未落地项目”。
按照“510英才计划”往年申报规则,人才需先落地注册企业,完成100万元以上实缴验资,2名以上非股东缴纳社保,满足多个前置条件后才能申报。因评审时间固定、条件严格、流程复杂,或多或少会造成部分条件不够但质态优、潜力大的人才项目流失。
通州区委组织部去年出台“510英才计划”补充实施办法,创新“未落地先评审”机制,取消“注册”“验资”“社保”等申报评审限制,打破人才项目资助条条框框,先把人才留下来,提前锁定好项目。如今,“510英才计划”申报时间从每年10月调整为全年受理;满足学历学位、工作经验、专利技术等方面的人才认定条件,项目就能直接入围评审;一年内,“未落地项目”满足落地各项条件,经实地验收通过后,政府将一次性拨付资助款,拨付周期较以往缩短80%。
对于张云虎等“白手起家”搞创业的人才而言,拿到人才资助,设备进场开转,项目才算真正“落地”。去年11月,通州区首批11个“未落地项目”提出申请。最终,6个项目通过验收。
蛇年新春前夕,通州区委组织部一次性全额兑现人才资助资金,6个通过验收的人才项目陆续收到“百万大礼”,最低100万元、最高300万元,总额达1000万元。区委组织部还根据实际情况,对其余5个项目放宽验收期限,给足人才项目成长缓冲期。 (贲腾 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