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就业大巴,我已经坐了5年”
2025-02-11 06:5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2月7日中午11时,南京市玄武区童卫路上“西部面馆”的食客一下子多了起来,刚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返岗的拉面师傅张晓峰顾不上休息,赶紧洗手换装进厨房,擀、扯、拉、削、煮……很快,一碗香喷喷的刀削面被端上餐桌。

当天,有137位“丹凤厨工”分乘4辆“点对点”复工班车,由丹凤县抵达南京市雨花台区锦都科技大厦“丹凤厨工”劳务基地。早已守候在楼下的南京市、雨花台区人社部门工作人员与企业代表立刻迎上去,一边帮忙搬行李,一边递上准备好的“复工大礼包”——一床加厚棉被。

“这样的免费就业大巴,我已经坐了5年。”今年43岁的张晓峰说,以前从老家来南京打工,要先坐车到县城,再坐车到西安搭乘火车,或者转车到商洛坐大巴。“不管怎么走都要至少转3趟车,现在的政府包车直接到家门口接人,还贴心送上‘复工大礼包’,很暖心!”

认识张晓峰是在2月6日下午。当天,南京市人社局、丹凤县政府在丹凤县火车站站前广场共同为外出打工的老乡举行“点对点”就业大巴发车仪式。相对于其他务工人员轻装上阵,张晓峰的随身物品特别引人瞩目,留守老家陪女儿上学的妻子给他准备了面包、八宝粥、茶叶蛋、坚果等好几袋路上吃的食物,结果到发车点发现,当地政府已经为每一位打工者准备了“暖心包”,水、面包和方便面等一应俱全。

地处秦岭腹地的丹凤县“九山半水半分田”,曾是国家重点扶贫县。早在上世纪90年代,南京市雨花台区就与丹凤县结成对口劳务协作共建单位。牵手30多年,已经脱贫的丹凤很多地方都烙下了南京印迹——新雨丹中药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金时川农业科技公司、中天禹辰航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批来宁务工的丹凤人,很多已在南京安家落户,成为联系两地的纽带。2020年,为进一步方便丹凤在宁务工人员及时返宁,两地人社部门协作开通复工直达班车,并一直延续至今。5年来,先后发送35车次、服务1550人次。

张罗今年“点对点”接车的,正是第一批来宁务工的丹凤人李锋。1996年初,李锋从南京的一家面馆学徒工做起,2008年创立了餐饮服务公司,并担任丹凤县驻南京劳务输出工作站负责人,和老乡们一起打造“丹凤厨工”劳务品牌,累计帮助家乡群众实现稳定就业3000余人。“创业成功后,我就想帮更多的人。”李锋说,“以前公司节后招工、等员工返岗,心里总是没底,有了‘点对点’包车,员工能按时回来,餐饮公司年后能顺利开张,还可以获得政府包车补贴。”

南京市人社局副局长丁雪告诉记者,为助力全市经济良好开局,南京人社部门春节前广泛采集了制造业、服务业、新兴产业领域岗位超10万个,线上依托“就在江苏”智慧就业服务平台、“南京人社”微信公众号,线下依托人力资源市场、零工市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等,密集举办各类“专而精”“小而美”的招聘会,动态发布推送就业政策服务信息,同时将这些岗位推介给省内外136家劳务基地,做到周周有招聘、送岗到身边,全力以赴促进城乡劳动者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记者 黄红芳

标签:
责编:戴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