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节奏,一起抓手指。”2月4日,正月初七,在南通市崇川区城东街道德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崇川区“老来乐”老年服务中心“银龄小队”的党员志愿者冯善鸣、秦玉兰带领20多名老年朋友练习手指操。“银龄小队”队员平均年龄72岁,多年来活跃在社区志愿服务一线,帮助患有轻度认知障碍或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进行疏导训练,重拾幸福晚年。
训练中,秦玉兰不时从其“百宝袋”中拿出塑料杯、手机支架、游戏卡片、按摩球等各类小道具,用以丰富“操练”内容。
84岁的社区居民喜毓正两年前做了一次脑部手术,手部腿部活动受影响,每次参加疏导训练,都在“手指操”环节犯难。“别着急,慢慢来,将手指按在中指的第三节末端。”秦玉兰手把手纠正喜毓正的动作。这套音乐律动“手指操”是在专家指导下原创的,长期坚持训练,能够对认知障碍起到干预作用。
德民社区60周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比20%,总数达1300多人,目前存在认知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的人群约占10%。2016年,“老来乐”老年服务中心发起“黄手环”认知症干预帮扶计划,通过手指操、脑筋急转弯、音乐律动等方式,帮助辖区近百名老人疏导康复。“过去筷子都握不住,现在独自出门买菜,提两大袋东西,一点问题没有。”80岁的宋珊云10年前患上帕金森症,生活一度不能自理。社区安排“黄手环”志愿者每周上门服务,陪她做手指操、健脑操,接送她参加集体活动。近期经过评估,宋珊云的手部握力达17.3千克,达到正常值。今年年初,南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出具的《“黄手环”认知症干预项目效果评估报告》显示,德民社区83名参与“黄手环”计划的老人,经过一年康复训练,数值恢复正常的人员达到62人。
当天下午,“老来乐”老年服务中心会议室气氛火热,围绕新一年社区老年教育新增哪些学习课程,中心理事长李坤和大家展开讨论。下个月,社区老年大学开学,中心邀请南通市老年大学教师在“家门口”授课,成立歌咏、舞蹈、园艺、书法、智能手机5个班,进一步丰富社区老人晚年生活。
记者 李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