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阖家欢聚的日子,在无锡市惠山区洛社镇五秦村,村民缪梅清比平时更忙。为了让大伙过个安稳的春节,他每年都严阵以待,不仅要参与救火,还要向村民普及消防安全知识、消除各类火灾隐患,和家人团圆过年的日子屈指可数。
牢记沿袭百年的“缪家爱救火,一代传一代”家训,50多年来,缪梅清奔波在民间救火一线,曾创下过“1天救火5场”的纪录,年过七旬仍然坚持,成功扑灭火灾3000多起,为群众减少财产损失2000余万元。在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中,缪梅清入选全国见义勇为模范候选人。
“从爷爷那辈开始,我们家就从事救火工作了。”缪梅清出身于“消防世家”,清朝年间,他的祖辈就承担了四乡八邻的救火工作,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缪梅清从小就跟在父辈们后面跑,目睹过火灾的惨烈,也看到人们对“救火会”的褒奖和敬佩,他对消防事业的感情与日俱增。1971年,21岁的缪梅清从父亲手里接过消防龙头,成为五秦村的义务消防员。50多年来,他和兄弟们组成义务救火队,只要接到火警就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不要任何报酬。
50多年的坚守,彰显了这位农家汉子的大爱。缪梅清的左腿在小时候留下残疾,这些年因救火又几次受伤,导致他走起路来一瘸一拐。但是每次面临火情,他都冲锋在最前方。2017年2月的一个傍晚,镇上一家油品厂突发火情,缪梅清接到救火电话后立马丢下饭碗,带领众人奔赴现场,寻找水源、铺设水带,协助消防队员灭火,经过3个小时的紧张扑救,火情得到控制。2022年年初,邻村一户人家失火,缪梅清在救援中被火星溅到,衣服着火,他边脱衣边跳到附近河里,从河里爬上来后,又不顾寒冷赶紧疏散围观群众,防止发生更大事故。
这些年,缪梅清的足迹遍布惠山区石塘湾地区及玉祁、前洲、刘潭等邻近乡镇,每年出车数十次,他的“浴火形象”已深深地印在当地村民的脑海中。义务救火没有报酬和经费,缪梅清靠自己钻研救火设备、维修保养和添置零件。虽然只上过一年学,但他将家里院子改造成“生产车间”,用退休金购置设备和零件……就这样,他把一辆手扶拖拉机改成消防设备,还陆续把几辆老式吉普改成称手实用的消防车,有的至今仍在使用。后来,附近单位的消防车出了问题都请他去“诊治”,他一听声音就知道毛病,往往“手到病除”。
在农村地区救火,关键在于一个“快”字,早到一分钟或许就能保住乡邻一辈子的希望。2023年4月的一天,清晨6点钟,春寒料峭、天干物燥,洛社镇一处无人居住的老房子突然燃起熊熊大火,并有向外蔓延趋势,但狭窄的乡村道路让消防车“望火兴叹”。危急之时,缪梅清接到协助救火信息后带领兄弟4人,驾驶改装的消防车迅速赶到,当机立断从最近的河里取水,短短8秒钟,消防水枪里就喷出水花,火势渐渐被控制住。
缪梅清对洛社镇石塘湾片区的村头巷尾非常熟悉,因此总能在火灾救援第一时间勘察现场,并将火情信息及时分享给消防队员。有时,消防队伍刚刚出发赶赴火场,就会接到电话通知“已经搞定了,你们不用跑过来了”。消防救援部门将缪梅清带领的志愿消防队伍纳入当地消防救援体系,认可他们“迅速响应、预先研判、机动灵活、灭早灭小”的重要作用。缪梅清还热心分享自己多年的救火经验,周边几十个村的村民每年都要参加几场以“老缪讲消防”为主题的文明实践活动。
2005年,江苏省消防总队将一面绣有“昔日救火几十载,今朝无偿捐器材”的大红锦旗送到缪梅清手中,感谢他无偿捐献祖辈传下来的一台距今100多年、清朝年间的灭火水龙。他说,要给大家留点精神财富。如今,缪家的年轻后辈已加入到这支光荣的队伍中。“我从小就听爷爷说过:缪家爱救火,一代传一代。他们热爱的不单是救火这件事,而是用赴汤蹈火、舍生忘死来守护乡邻的奉献精神。”缪梅清的孙女说,现在自己和父亲都成了义务消防安全宣传员,要把“缪家爱救火”的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继续为身边人服务。
记者 吴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