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被年轻人整浓了、年味灯会把中式浪漫拉满、谁的年味DNA动了、传统手艺过春节、在非遗里遇见最传统的中国年……近期,有关“年味”的帖子频上热搜,“年味儿回来了”成为网友们的共同感受。传统与开放相融合,古老与时尚相碰撞,回望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这个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假期向世界诠释“何以中国”。
这是迎接“非遗年”的自信中国。今年,中国春节的仪式感尤其强烈。从中原的社火到闽台的闹春田,从东北的秧歌到西南的傩戏,从湖北的龙船调到广西的炮龙节,全国各地年俗花式“上新”,丰润了年味、引爆了流量、传播了文化。在江苏,文旅部门春节假期开整“大活儿”,仅“水韵江苏·非遗贺新春”就推出368场活动,游客除了赏灯、赶庙会、看大戏,还可以在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里过大年。
这是“China Travel”里的魅力中国。早上7点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9点半参观天坛,12点到老字号餐厅品尝特色美食,下午2点逛什刹海,第二天一早登长城……这是来自德国的乌尔丽克和埃米尔母子在北京过年的“City Walk”路线图。随着中国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China Travel”风靡全球。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里,在中国过年的外国友人向世界展示了活力中国、精彩中国。携程数据显示,近1个月,海外游客的灯会、京剧、川剧变脸等文化类项目门票订单同比增长超6倍。
这是“热辣滚烫”的民生中国。红红火火的“年货经济”,不仅增添了喜庆、热闹的年味,更活跃了城乡经济、激发了消费市场活力。春节期间,各地各部门同向发力,针对消费需求、结合地域特色推出一系列促消费活动。春节档总票房再创新高,全国多个景区、博物馆游客爆满……一条条数据,一个个场景,让我们更加具体地观察到中国经济的向好趋势和高质量发展态势。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假期结束,我们也该整理行囊、回到岗位,积攒起所有的力量,奋发在双春蛇年的每一天!
刘海琴